基于ITS2和MATK基因序列的荆半夏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iegfiusbkufbakue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Pinellia ternata(Araceae,天南星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为临床常用中药。以江汉平原为主产区所产半夏习称荆半夏,是享誉海内外的湖北道地药材之一。为了研究荆半夏不同居群之间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本论文基于一个核DNA内部基因转录区2(ITS2)和一个叶绿体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MATK)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1)获得不同居群半夏完整ITS2序列长度为251-259bp,对位后长度为252bp,保守位点188个(74.61%),衍徵信息位点35(13.88%),衍徵信息位点29(11.51%);不同居群半夏MATK序列矫正后长度479bp,对位后长度为479bp,保守位点474(98.96%),简约信息位点2(0.42%),衍徵信息位点3(0.62%);首次证明ITS2序列在半夏不同居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而matK多态性较差。  (2)四种建树方法中,NJ法、MP法及BI法对ITS2和combines(ITS2+MATK)序列矩阵进行建树的内部差异小,树形稳定,三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一致性程度高;ML法对两个序列矩阵进行建树的内部差异大,树形不稳定,同其它三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一致性程度低;NJ、MP及BI法比ML法更适合用于半夏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3)NJ法、MP法及BI法基于ITS2和combines(ITS2+MATK)序列多态性所构建的进化树均显示,所有的荆半夏居群形成单起源进化枝;荆半夏进化枝作为半夏种的子分支存在。半夏分为两大类群:1.荆半夏类群(以江汉平原为主17县市);2.其它类群(分布于湖北边界及外省地区)。  (4)本研究从分子系统学上解决了在以湖北荆州为主的传统荆半夏类群产区划分问题,但根据结果,半夏其它外省居群起源问题并未解决,有待近一步收集样本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本刊讯4月8日上午,澳大利亚新文科技公司CEO文锦韬先生来我校访问,校长兰新哲、纪委书记徐晓曦参加会见,合作办学处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系主任参加了座谈。来访期间,兰校长向
该文以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为试验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薯蓣皂素和薯蓣皂甙的提取工艺,同时研究了穿山龙愈伤组织的诱导、细胞悬浮培养及穿山龙提取物对一些病原
该实验用含质粒pBI426的根癌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转化香蕉品种威廉斯的叶片、横切薄片及香蕉细胞悬浮系,通过电镜观察农杆菌的附着情况及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对香蕉转化早
通过BamH Ⅰ/NdeⅠ双酶切将重组质粒pGEM-pac-1和pGEM-pac-1上切出pac-1全长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5a,构建了表达载体,并转化受体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
学位
该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绿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病菌的致病因素以及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确定了该地区绿豆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主要致病菌为尖孢镰
该文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菌核萌发的影响,菌核内外的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及其与水稻纹枯病菌之间的关系以及水稻
通过体外抑菌活性检测,筛选出5株不同寄主、地区来源以及不同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的青枯菌菌株P8、PO1、PO41、Tb23、Tm1、Tm4和Z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根围芽孢杆菌菌株,其中GP
铜绿微囊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静水水体中的有毒蓝藻.当水体受到N、P等化学残留物质污染之后,它和其它水生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被破坏后,会释放出一种
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和卫生重要害虫,是一类已经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有效的生物防治制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