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型乡愁到超越型乡愁——现代乡愁的嬗变及艺术实践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愁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农耕社会的传统型乡愁往往源于离家出走,空间上的阻隔,直接造成了人与故土的割裂。空间的变换所引发的乡愁,在一些文人墨客笔下,上升为对自然景致物象所引发的乡愁,继而意识到人与天地生宇宙关系,联想到自身归返生命故里的自然本性。笔者分析了这一乡愁的成因、表达行为和引发机制,进而表明传统型乡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传统型乡愁源于离家出走,包括戍边、宦游、学游、商旅与内乱等原因,从书、土、树、井四个方面分析其表达机制,以时、空、景、物四点对其引发机制归类。传统型乡愁包含社会人伦情怀的强调、理想与精神寄托、诗学特性及悲愁审美、天地宇宙精神与生命的时空意识等文化内涵。  现代型乡愁由现代性引发,进步的理念带来的线性的时间观、信息、资本和人的全球化,重塑了人们的时空观。时空边界的消弭,令现代人生活的世界成为一个没有边界、难以确立自身定位的世界,乡愁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现代病”。本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角度对现代型乡愁展开阐释,以文学、当代艺术创作和建筑景观为例证,分析乡愁的各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只缘身在此山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衣锦还乡、今宵酒醒何处、吾心安处是故乡、处处是家乡、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故乡、桃花源就是我的故乡、虚拟的乡愁这九种不从层次的乡愁观。  经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反思和西方乡愁理论的梳理,本研究提出超越时空、超越具体事物的“泛乡愁”概念,即超越型乡愁,并尝试在这个研究基础上进行艺术实践。笔者认为,存在多样化的乡愁,跨文化、跨国界的乡愁,以及跨时空的乡愁。可以借用庄子的“无相化”美学观,对“泛乡愁”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总之,乡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象行为和精神性的情感投射,其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精神上的探索性领域,一个审美世界的虚构。在如今的全球化、现代化的语境中,乡愁应具有更开放性的阐释空间和视角,而不是生硬地去恢复原有的生活面貌。乡愁所建构的想象应融入更广泛历史语境与文化空间,把全世界、全人类的历史、知识、文化作为自己的“故乡”。跨越个人的情感维度,将乡愁最为全人类群体的文化、传统、身份认同作为共有的记忆,它仍是反应社会现实的镜子,却不再为人们的个体意识所映照,是一个泛化的乡愁观。
其他文献
为了明确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通过对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隐性灾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地区在1996—2011年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包括冷害、冻害、干旱危
作为成长中的管理学前沿理论,文章综述了企业文化理论的概念框架,测量模型与实证应用,讨论了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论贡献,企业文化理论对中国当前转型经济和制度背景下本土管理理
一些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容易出现情绪暴躁、焦虑不安等情况。营养专家提醒女性,吃莲藕可养心安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指出,莲藕可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缓解过度 Some wom
期刊
期刊
本篇论文有横向和纵向的两条主线,纵向的主线就是就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因素本身进行分析研究,横向的主线是通过与我国“85新潮”时期艺术家作品中的超现实主
期刊
碑帖融合的书法创作,以帖学时代颜真卿和黄庭坚为滥觞,后到碑学兴起后的尝试探索,然后一步一步发展至高潮,这条线索有力地推动了书法艺术在风格演变时期的繁荣发展。这也充分说明
本论文是以铃木教学法与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以日照市春之声音乐艺术中心为例为题。研究儿童音乐教育是国家教育部的一个热点,儿童时期是对音乐表现比较敏感的时期,也是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