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茶树栽植过程中,常常发生茶树冻害,给茶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了解茶树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规律,及时预防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是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培育高产优质茶叶品种,提高种茶业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在我国政府对农业财政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降低茶园冻害,将对发展名优茶生产和减少茶农损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本文以ARM9系列的S3C2440A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茶树栽植过程中,常常发生茶树冻害,给茶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了解茶树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规律,及时预防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是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培育高产优质茶叶品种,提高种茶业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在我国政府对农业财政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降低茶园冻害,将对发展名优茶生产和减少茶农损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本文以ARM9系列的S3C2440A微处理器为核心开发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的茶园防冻控制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果如下:
其他文献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从电压-频率控制、转差频率控制发展到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其控制性能越来越卓越。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以其控制手段直接,控制速度快,控制效果好等优点,成为交流传动领域内发展迅速的一种高性能调速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然而,低速状态下转矩、电流和磁链脉动较大,开关频率不恒定,以及定子磁链的准确观测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分
传统的螺杆泵采油系统所使用的异步电机由于励磁装置的存在造成电机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运行效率低等不足,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由于没有励磁装置进而结构简单、设计尺寸和重量小,运行效率高的永磁同步电机。随着永磁材料技术和电机制造工艺的突破,对电机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持续改进,与永磁同步电机结合的驱动控制系统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慢慢替代当前的异步电机控制系统。本课题重点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
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具有易暴发成灾的特点,可引起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局部地区的大流行仍频繁发生。本研究采用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材料,室内用稻瘟病菌四川-43进行喷雾接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稻瘟病抗、感的近等基因系材料。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近等基因系材料三叶一心期的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17cm pH4-7IPG
HB(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调节蛋白,对于植物形态建成、激素应答、生物胁迫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方面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水稻日本晴品种为材料,使用GatewayTM技术共克隆得到了69个编码水稻HB转录因子的基因,分别构建到了转录激活表达载体VP64-pCambia1301-UbiN和转录抑制表达载体EAR-pCambia1301-UbiN中,使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
本课题组利用SG遗传图谱和282个单株的SG-DH (Sollux/Gaoyou)群体对甘蓝型油菜的所有的19条染色体进行含油量和千粒重QTL的初定位。初定位的结果表明,在A1连锁群上发现了一个含油量的主效QTL (OilAl)和千粒重的主效QTL (SWA1)其中,OilAl位于标记NTP3和ZAASA1-73之间,遗传距离为17cM,加性效应值(A)约为0.54%;而千粒重的QTL SWA1位
目的:以温莪术内生真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 EZG0807经模拟空间环境诱变得到的菌株M7226为研究对象,考察其遗传稳定性、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代谢产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并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对M7226进行培养发酵,探索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PDA培养基活化M7226菌,通过传代培养,以生物量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为参考指标进行遗传稳定性评估;利用肉眼观察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氮肥利用效率与耐低氮逆境遗传与生理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需求与意义。miRNA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或翻译水平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适应性的重要调控因子,鉴定玉米中低氮(硝酸盐)响应的miRNA与其靶基因,阐明miRNA与其靶基因互作参与的低硝酸盐适应性调节的生理基础,将为玉米低氮适应性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B73为材料,通过结合小RNA深度测序和m
玉米营养丰富,堪称“五谷之王”,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作为玉米胚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它不仅是人类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还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造纸、粘合剂、纺织、酿酒及生物降解塑料等行业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普通玉米中,粗淀粉含量只占玉米籽粒干重的68%左右,其淀粉含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普通玉米进行品质改良,提高淀粉含量尤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应用转基因技术对调节大豆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进行定向操作,可加速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进程,培育出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大豆品种。目前多应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中,对其品质性状加以改良或赋予其抗除草剂、抗病虫害等特性。转基因技术基本原理是将目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相连,并转入植物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
本试验选用了具有显著差异的6个抗性淀粉含量水稻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方法配置成杂交组合,及其正反交F_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时利用抗性淀粉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品种降糖稻1号和密阳23构建的F_2代群体及其自交衍生群体F_4,对抗性淀粉含量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在水稻染色体连锁图谱上进行了控制籽粒抗性淀粉含量QTL的初步定位及精细定位。本研究的主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