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草原具有涵养水源、改善水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轻噪音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价值。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草原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松原市、白城市和四平市的双辽市。该区北部与黑龙江接壤,西部和西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地理坐标:北纬43°22′~46°18′,东经121°38′~126°11′。耕地面积134.50万hm~2,草原面积140.52hm~2,湿地面积为49.80万hm~2。本研究依托吉林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实施的《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吉林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子项目《吉林省草原湿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大气干湿沉降、湿地湖泊(水库)的地表水、查干湖和月亮泡水体表层沉积物、水产品的采样、相关指标的测试和分析,了解该地区大气的沉降通量及湿地湖泊水系生态环境现状,并以此研究大气-水体-动物-表层沉积物系统中有益元素、有毒元素的来源、迁移转化特点及其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现况调查的数据,初步评价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原草食动物(小尾寒羊)和相对应的牧草的元素检测,探讨植物—动物系统中有益元素、有毒元素的来源、转移转化规律,对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进行初步评价。湿地草原生态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草原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可为湿地草原各种元素的演化机制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制定吉林省西部草原湿地保护规划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