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头针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的观察,研究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60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按要求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 结果 1 治疗后,体针组临床疗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针加体针组疗效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体针组相比,头针加体针组疗效更明显(p<0.01)。 2 治疗后,体针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除纤维蛋白原浓度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头针加体针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改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体针组相比,头针加体针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本课题表明头针能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充分肯定了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而且,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我们看到头针能明显降低中风病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提示头针可能通过纠正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善中风病患者血液的高粘滞状态,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血供,起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