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带鱼下脚料中的内源消化酶系对其进行降解的研究思路,并针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而建立了带鱼内源酶系酶解改性豆粕的工艺生产线,并对产品进行分析检测,同时对带鱼内源酶系的待选酶源进行了初步探索,所得结果如下:(1)前处理方式对带鱼内源酶系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促进作用依次为121℃湿热20min﹥100℃蒸煮30min﹥90℃蒸煮30min﹥80℃蒸煮30min﹥121℃干热20min﹥室温浸泡。湿热前处理可有效促进带鱼内源消化酶系对大豆抗原蛋白的降解,干热前处理与常温浸泡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2)单因素探索试验结果显示,酸性与自然初始pH环境更利于酶解反应的进行;37-50℃区间范围内,酶解温度越高,酶解效果越好;粕酶比1/0.1-1/1范围内,随酶添加量的增加,酶解效果逐渐优化;固液比1/4-1/1范围内,随固液比的增大,酶解效果逐渐变差。考虑到工业生产中用水及成本节约,获得明显降解效果的优化条件范围为:酶解温度50-60℃,粕酶比1/0.5-1/1,固液比1/4-1/3。(3)L9(33)正交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大豆抗原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自然初始pH,50℃酶解温度,1/1粕酶比,1/3固液比。对比分析优化条件下的酶解豆粕与传统发酵豆粕,结果显示本试验产品大豆抗原蛋白降解率远大于传统发酵豆粕,且其中多项指标均达到或远高于相关标准。(4)以青岛本地常见的六种鱼类内脏为添加酶源,以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大豆抗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试验条件,进行待选酶源初探,结果表明花鲢及鲅鱼在该条件下酶解效果极为接近带鱼内源酶系的降解效果,可继续研究优化,以作待选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