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牡蛎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是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养殖的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物种。作为一种生活在潮间带并靠滤食为生的贝类,香港牡蛎从大量海水中过滤有机碎屑和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并接触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这使得它们经常受到病原菌的入侵。严重情况下病害的入侵给贝类养殖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研究牡蛎的免疫防御反应机制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牡蛎的免疫系统。同时若能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其抗病能力,则将有助于提高香港牡蛎的健康养殖水平和增加养殖效益。  淋巴细胞是贝类的主要免疫器官,其通过炎症反应、吞噬作用和包囊作用等方式对病原体进行免疫防御反应。淋巴细胞的有序死亡和正常更新有助于保证免疫细胞的合理数量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但贝类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在哺乳动物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主要分为细胞凋亡和自噬两大类,并受到特定的基因调控。  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香港牡蛎促凋亡转录因子Lhx9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编码蛋白含两个LIM结构域和一个同源异型结构域(homeodomain)。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hLhx9在香港牡蛎血淋巴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在病原菌刺激后表达量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dsChLhx9RNA干扰显著降低了淋巴细胞的凋亡率,表明其在淋巴细胞中有促凋亡作用。通过RNA-Seq对ChLhx9基因沉默的牡蛎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进一步发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包括apoptosis pathway,hippo signal pathway and p53signaling pathway显著下调;同时,实验证明,7个关键的促凋亡基因受到ChLhx9调控,其中ChASPP1(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能有效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表明ChASPP1是ChLhx9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下游靶基因之一。证明了淋巴特异性转录因子ChLhx9通过激活下游凋亡基因或信号通路诱导牡蛎淋巴细胞凋亡。  在香港牡蛎转录组数据库中,我们找到一个自噬基因ATG3的片段。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1338bp的香港牡蛎ATG3基因cDNA全长,发现其编码了一条由3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包含一个典型的Autophagy-act-C催化结构域。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表明,ChATG3mRNA在牡蛎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病原菌刺激后表达量显著上调。报告基因实验表明,ChATG3过表达能有效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总之,本研究首次从香港牡蛎中克隆了促凋亡基因ChLhx9和自噬基因ATG3,并通过功能实验初步研究了它们在牡蛎抗感染中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牡蛎淋巴细胞的更新和贝类先天性免疫防御反应机制。
其他文献
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经历了“不准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到“进行什么样的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中,流行音乐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
该文从折射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解释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利用共轭时间和表层速度直接计算出界面垂向深度,临界角及界面速度,避免了偏移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目前关于红树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很少,大部分集中在水淹对红树植物生理生化影响方面。本文为了初步揭示红树植物生长对水分胁
该文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随机文库pUC18/WSSV中筛选中克隆片段为400bp左右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根据该序列两端的碱基顺序,设计了一对引物,对野生中国对虾的不同组织进行了PC
该文对采自冲绳海槽伊平屋海丘群和与那国海底凹地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裂变径迹研究.通过该论文的磷灰石、锆石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玄武岩样品的形成年代明显的早于人们认为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共炮检距地震剖面成像方法的基础上,遵循叠前偏移可分步描述的思想,利用正常时差校正(NMO)、倾角时差校正(DMO)和叠后偏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研究:(1)
学位
该文主要从病理病原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对虾、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同时,对中国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机制进行了探讨.中国对虾暴发性病害主要由
通关便利化,无论对个体旅客还是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乃至国际交往,都非常重要。8月3日,重庆宣布将在所有开放口岸全面实行7×24小时通关制度,重庆将前所未有地“全天候”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