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是20世纪最出色的美国华裔剧作家,其代表作《蝴蝶君》于1988年3月20日在百老汇的尤金·奥尼尔剧场公演并获得巨大成功。黄哲伦也凭借此剧夺得了美国戏剧界最佳戏剧奖——托尼奖,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蝴蝶君》中的两位主角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矛盾的:宋丽玲在爱与恨的纠结之中不可自拔,走向道德意义上的悲剧;伽利玛无法接受幻想和现实的冲突,走向自杀的悲剧。本文试图从心理视角入手,分析他们的悲剧,探寻造成他们心理悲剧的社会原因,并揭示出性别的政治隐喻,最后探讨了创建东方/西方平等对话的局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宋丽玲内心爱与恨的纠结矛盾。其中,第一节主要分析中国戏园中同性恋存在的现象,以及作为男旦的戏剧演员宋丽玲因同性恋情结而对伽利玛产生一定的同性之爱;第二节主要通过回顾中国百年来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凌辱的历史并结合宋丽玲生活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对西方产生的种族之恨,并详细阐释了他如何通过扮演伽利玛心目中的蝴蝶夫人来最终达到控制伽利玛,报复西方的目的;第三节主要结合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超我理论来分析宋丽玲戏剧性地调解内心对伽利玛的同性之爱与种族之恨的矛盾,以及在这种爱与恨的纠结之下转化为平克顿式的角色,失去了道义上的认可。第二章主要分析另一个主角伽利玛对东方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其中第一节详细介绍了西方使蝴蝶夫人形象刻版化的历史以及伽利玛头脑中“蝴蝶夫人刻板印象”幻象的建构过程。第二节主要分析伽利玛在面对现实威胁而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的焦虑。第三节分析伽利玛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一些防御机制来抵抗焦虑以及抵抗失败之后走向彻底解体的悲惨结局。第三章,从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和东方主义的文化角度分析两位主角心理悲剧的社会缘由,分析该剧巧妙地通过性别角色转换来颠覆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及其意义,最后探讨了黄哲伦对东西方关系的思考:呼吁东西方平等对话。在结语中,笔者总结本文之后,试图从黄哲伦本人身份出发,探讨《蝴蝶君》在评论界受到争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