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是多元主体通过一定的参与机制或渠道,间接影响或直接参与生态治理相关公共事务的一系列行为活动。为更进一步完成―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公民应该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生态治理,为生态环境治理做贡献,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因此,发现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哪些问题很有必要,如何调动公民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是多元主体通过一定的参与机制或渠道,间接影响或直接参与生态治理相关公共事务的一系列行为活动。为更进一步完成―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公民应该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生态治理,为生态环境治理做贡献,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因此,发现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哪些问题很有必要,如何调动公民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对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其内容包括:首先,通过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及资料,充分理解生态治理和公民参与是什么,并掌握与之相对应的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理论;其次,以生态治理和公民参与概念及理论为基础,对甘肃省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内涵(参与主体、参与领域、参与方式)进行界定;再次,了解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基本概况,并对调查问卷中公民参与方式、参与内容、参与动机等现状描述性统计,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公民参与意愿、参与度和参与满意度;从次,根据第三部分调查结果,结合无结构访谈分析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经研究发现,当前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民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公民参与组织化程度不高、公民参与内容不平衡和公民参与方式有限。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管理不完善和政府宣传不到位。另外,政府管理能力、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及时解决困难和公民应该参与四个因素对公民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满意度的显著性介于0.000—0.006之间,且都呈正相关。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服务水平;2)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3)提高公民组织化程度;4)平衡公民参与内容;5)拓展公民参与方式。
其他文献
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组织化相伴而生,区域专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相应农业组织化水平也高,即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组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真正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更多小规模农户或小规模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实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其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与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更高质量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作为我国重要“生态源头”,甘肃省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本源性屏障功能,但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甘肃省经济欠发达且生态脆弱,林业发展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
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甘肃省近年来积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地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短缺、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毁损现象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用有效发挥。农村居民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活动中去,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
目前,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发展已较为完善,而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技术规程等原因,已有基准地价评估方法较难适用于我国欠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因此,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同权同价的可行性和常规基准地价制订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创新按全域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定级估价,用权能修正和意愿调查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皋兰县(
土地,作为农村最大、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在推动全面脱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地流转作为农地资源和劳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在农户减贫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认可。在西北贫困地区,传统的粗放式农业耕作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投入和产出的不协调仍是该地区很难从农业方面获得减贫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农地流转减贫机理的分析不够完整,贫困地区农户对农地的投入以及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地矛盾愈加突出,而土地整治是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工程建设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不注重耕作层地力修复、土壤盐碱化治理和沙漠化防治等工程建设,土地整治效果
土地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项活动的重要承载因素。本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对2005—202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借助GIS等软件实现了其空间分布。最后,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拟为推动研究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地功能分区的科学划定和保护提供一定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破解城乡二元问题的全新发展思路,是优化国土空间利用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大多学者以城乡融合或者国土空间利用为主题,鲜有学者对两者间的交互关系进行探讨。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区,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兰州市2009-2018年的城乡融合与国土空间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8年兰州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资源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总量多,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大,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耕地资源始终处于紧缺状态,使得农业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这些所导致的耕地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耕地利用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而山区和平原耕地的利用方式差异尤为明显。由于耕地产出效益在山地普遍较低以及农业劳动者老龄化的加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