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2亿老年人的国家。养老需求将呈现“井喷”式的局面。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在机构内可获得医疗、护理、康复、日常生活照料等在内的各种服务,养老机构是集中养老的场所,也是养老服务高度集中的场域。我国受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强调家庭养老。居住在养老机构内的老人多为非自愿入住,对机构养老认识的偏颇导致他们对机构养老的接纳度较低,所以失能老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机构的服务远远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在机构内养老的失能老人多具有患慢性疾病,高龄的特征。与经济较差地区的老人相比他们拥有更高的养老、退休金。解决了生存和安全等需求,则对精神的关爱需要更加强烈。失能老年人对物质的要求很低,对精神的空虚更加关注,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研究试图以南京市X养老院为个案,以X养老院内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养老机构内失能老人的现状及需求,以其需求为导向,以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幸福指数为目标,研究适合失能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和方法。研究表明:失能老人有接纳、表达、自决、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首先要充分考虑失能老人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与人本治疗模式可以帮助机构内失能老人恢复自信,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两大模式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实现对失能老人的精神慰藉。除此之外,笔者还探索出针对失能老人进行评估的模式,即以生态系统因子为评估方,全面评估辅以量表评估。这不仅解决了语言、智力缺失老人进行社会工作评估的困难,也为机构内失能老人社会工作介入评估提供了可行性参照。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尚晚,但银发浪潮来势汹汹,时不待人。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时刻谨记社工价值理念,将服务方法内化,在充分进行案前准备,运用灵活多变的评估方法的前提,“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