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不平等问题出发,以地位建构论为基础,结合期望状态论观点,探究社会微观层面上,小群体成员对不同等级位置上的成员的地位感知,即地位信念的产生、发展、维持过程,以及资源水平和互动经验对地位信念的作用机制。 地位建构论认为,在局部情境下的目标导向际遇中,来自不同群体、资源控制能力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会促使其产生孰优孰劣的地位信念,个体会对互动双方的能力、价值等属性进行判断。本研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了该假设。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参与互动的优势群体成员会形成支持本群体的地位信念,认为本群体成员能力更强、更具价值;相比之下,劣势群体会形成支持优势群体的地位信念,认为优势群体的成员能力更强、也更具社会价值,未直接参与互动过程的个体仅仅通过观察与自身同群体的成员受到的待遇即可形成相应的地位信念。并且,优势群体成员在任务过程中表现更强势,劣势群体成员表现更弱势。当劣势群体中的优势成员与来自优势群中的劣势成员处于相似的资源水平时,优势群体成员仍然认为本群体成员能力更强、地位更高。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地位建构论的内涵,指出资源相似条件下,劣势群体优势成员不再承认自身的劣势地位,对本群体的认同程度降低,但他们仍然认为本群体的地位处于劣势。对比结果证明,只有经历了真实互动的个体才能形成不同群体孰优孰劣的文化信念。劣势群体成员比优势群体成员更重视任务组决策的一致性;优势群体比劣势群体的社会活跃度更高。基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诞生于互动过程的各群体成员之间的地位等级结构和地位信念催生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反过来促进了劣势群体中的优势成员向上层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