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发展急剧变动的时代。中国艺术史学科与艺术史家也在云谲波诡的民国时代呈现出嬗变演进之势。作为民国时代中国文化史、艺术史研究领域重要学术通才的滕固(1901-1941),无疑是身处这一观念浪潮之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艺术史研究与艺术学思想深受20世纪上半叶德语国家艺术史风格分析和考古学谱系类型研究的方法论影响,是当时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极少数亲身勾连了本土学脉、“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的民国学人。然而,滕固身后为世人留下了一个简略而又模糊的人生背影,尤其是他的家世背景、成长环境、早年求学、创作与交游经历、文艺观念与学术思想形成演变等内容,长期缺乏严谨的史实考据与学理层面的梳理考察。实际上,滕固一生立足文化史根基所具备的广博学术视野,是由其青年时代历经的成长求学环境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具有强烈的个体性与时代性。而滕固个人艺术史、考古学学术风格的内在理路,无疑也是发端并统一于其整体的文化理念范畴之下。本文在立足笔者近年来所陆续发掘的滕固相关早期履历信息、学习讲义、毕业生名录、文艺美学小说佚文、诗文作品、日记杂记、地方志、民国期刊文献、图像史料等基础之上,重建清末民初的历史生活图景与人文风貌,依据人物成长的线性时间顺序,对1917-1923年间青年滕固师从“鸳鸯蝴蝶派”文人陈蝶仙学习古体诗文创作、加入江苏吴江县同里镇文学团体同南社的交游经历、留学日本前后的“改名事件”及其深层动因等内容,逐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与考释,并对既有研究中一些含混不清或有悖史实的描述,首次加以修正与纠谬。笔者力图顺向考察滕固青年时代对传统文脉的继承和对西学思潮的借鉴,揭示他早年强烈的民族文化忧患意识与文化独立观念,展现出清末民初之际以滕固为代表的青年知识人明志、励志的思想抉择与转变历程,反思其早期文艺创作趋向与后期艺术史、考古学研究模式、艺术教育观念之间的关联导向,追溯滕固学术思想与文艺观念生成与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呈现人物形象的复杂多样与内在张力,勾勒其生平思想行事的完整面貌,最终为梳理20世纪以来民国艺术史家和艺术史学科的现代转型问题,提供一个具体实证、见微知著的考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