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评价方法及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数量众多的既有建筑且大部分为高耗能建筑,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当前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舒适环境的强烈愿望,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建筑进行普通的节能改造。因此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节省人们的采暖空调费用,还能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完善建筑的功能,对提升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有较大帮助。然而,对于某一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时,往往存在多种改造方案,如何从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在目前设计和改造中缺少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首先以天津市某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绿色改造方案评价为出发点,通过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并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当前国内绿色改造工程的技术水平与发展特点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等相关规范和标准中的内容,建立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运用主观赋权法(AHP+Delphi法)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优化组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基于灰色关联评价法建立了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可选的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基于不同属性及综合性能最优的改造方案。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两种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绿色改造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为了验证所选方案的改造效果,对改造完成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能耗、舒适性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模拟、测试和问卷调查。建筑性能方面,改造后的外墙传热系数为0.464W/(m2·K),较改造前降低了71.9%;室内主要污染物PM2.5、O3和TVOC的浓度均达到标准要求,室内噪声值满足规范要求。能耗方面,模拟计算得到改造后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37.9k Wh/m2,比改造前节能59.4%。舒适性方面,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速满足舒适性条件,问卷调查发现工作人员对室内热环境舒适程度的满意率为82.7%。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广泛应用,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受到了挑战,使得孤岛状态检测技术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分布式并网技术具有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尤其适合光伏发电领域。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克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布式电源的孤岛运行状态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都有很大的安全
开关电源是大多数电力电子系统的能量来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开关电源成为现今非常热门发展趋势,比如在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复杂的单板设计中,供电模块需要很大的电流,因此如何提高大电流输出开关电源的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DC-DC开关电源中,次级侧的整流部分通常是肖特基二极管或快速恢复二极管,其利用了二极管只能是单向导电的特性。但是二极管具有比较大的导通压降,
由于风电大规模并网会给电网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风电功率预测的研究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Wind Power Forecasting,WPF)的精度和稳定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OM聚类和K折交叉验证优化的集成学习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分别使用BMA和ANFIS作为集成学习的元学习器进行预测,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集成学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清洁、高效、成熟的供暖方式,在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空气源热泵常使用热风型室内机,但此类室内机的热舒适性较差,冬季送热风加快人体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产生干燥感;同时为了避免有冷吹风的感觉,需要较高的送风温度及相应的冷凝温度,且室内空气垂直温差大,导致能耗增高;另外室内风机还有噪音和能耗增加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一种带有蓄热介质的热泵型房间空调器用铝制辐
模块建筑是以单个房间为基础作为模块单元,单元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现场安装,以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整体的建筑形式。模块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造体系,在经济、环保、节能及建造周期效率等各方面都隐藏着巨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我国建筑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是我国对模块建筑的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性及研究型资料十分稀少,在模块建筑户型设计、平面优化体系和模块整体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
职住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空间关系,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城市成长、运行状态的新视角。本文对中新天津生态城职住关系的特征、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本文对于缓解生态城职住失衡问题、提高居民通勤质量与促进生态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问卷法获取基础数据,设计问卷并在生态城管委会的协助下通过生态城网络社区进行发放,是主要面向城内居民的职住关系问卷调查,该方法适合居住型新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工业文明跨入了生态文明时代。在此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各行各业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内容。城乡规划是对各种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深化落实生态文明精神、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公共政策。当前,天津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在“技术”减排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城乡规划领域也在进行着“结构”减排的探索,实现在已有技术水平条件下的减量
现有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照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的照明参数、评价指标过于一致,没有针对性;照明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哪些客观的空间、照明参数有关、两者间明确的影响规律是什么不明确;现有照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没有纳入照明时长对光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响,即没有区分短时间、长时间适应过程的评价方法;现有照明控制系统对各类型建筑影响视觉感受的效能函数研究不够,导致照明系统控制的照明参数过于单一,不能够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
在欧洲,景观科学已经从相对抽象的理论转向具体的方法、行动和政策,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和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特征评估在景观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规划乃至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进程中可以提供了解景观现状和变化的科学工具,对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国景观地图集(Atlas de paysages)自1994年开始作为法国本土识别、描述和评估景观的方法,是辅助法国国土和景观规
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紧密结合节能减排的内涵。轻型木结构建筑,在特殊地区具有资源材料的优势,可以且已经形成区域特色。结合区域气候特点,研究开发出满足节能要求的轻型木结构墙体构造,是实现木结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将木结构墙体与地源热泵结合起来,通过在墙体内部安装盘管,利用地下水循环加热,同时强化墙体中各层保温材料的热惰性,减少建筑室内能源消耗。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