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粒玉米作为西南地区部分山区人民的主食,品种的更新换代十分缓慢。虽然西南山区拥有丰富的白粒玉米种质资源,但是针对这些资源的相关研究报道却较少。因此,研究白粒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对探明白粒玉米的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结合适宜西南山地玉米生态区的“温带种质×热带种质(亚热带)”杂种优势模式,以外引的45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以及4份标准测验种(掖478、MO17、丹340、黄早四)为试验材料,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设计,配制294份杂交组合,在四川新津(海拔450 m)、贵州桔山(海拔1250 m)、云南禄劝(海拔2250 m)3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一年三点联合鉴定。结合SSR分子标记对45份白粒玉米的杂种优势类群、10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以及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得到以下结果:1、从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6对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在49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异范围2~11个,平均每个检测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4.6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0.34~0.86,平均0.64;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范围0.5269~0.9401,平均0.679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按照UPGMA方法,参照4份标准测验种的主要杂种优势群,当阈值为0.667时,将45份白粒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2、在固定测验种的条件下,以特殊配合力聚类。当阈值为12.01时,可将42份被测系划分为6个类群,与SSR聚类结果相比少了塘四平头类群,其余类群中材料有少许变化,但整体趋势与SSR聚类结果一致,在实际运用中应两种方法相互结合比较,根据材料的具体表现具体应用。3、综合45份白粒玉米自交系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田间表现,筛选出白2、5008、8072、GY156、GY435、SC122共6份一般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的白粒玉米自交系,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可重点测配。其中白2、SC122两份材料株型略披散适宜做父本,其余4份材料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更适宜做母本。5008、GY435两份材料属于粗穗、多穗行型材料;8072、GY156两份材料属于长穗、深籽粒型材料。4、对45份白粒玉米自交系的10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序一致。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穗行数(79.57%)>穗位高(63.35%)>株高(63.26%)>穗粗(56.05%)>穗长(53.30%)>出籽率(49.27%)>百粒重(33.15%)>行粒数(31.23%)>秃尖长(21.31%)>单株产量(18.26%)。其中穗长、穗粗、穗行数、株高、穗位高5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0%,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秃尖、行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5、通过参试组合与对照单株产量的分析,筛选出8072×SC122、GY435×SC122两个在桔山与禄劝均稳定增产的抗病组合,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2.6%与4.8%,适宜在云南、贵州中高海拔生态区域种植;筛选出GY435×绵817在新津与桔山平均增产7.8%的强优势组合,适宜在贵州、四川中低海拔生态区域种植;筛选出8072×绵817在新津增产达到10.6%的高产组合,适宜四川平丘、浅丘生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