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食管钡餐、消化管内窥镜和胸部螺旋CT增强检查。其中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36~70岁,平均57岁。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分别阅片,如有不同意见,则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观察和测量指标包括食管癌病变部位、管壁厚度、食管周围脂肪间隙存在与否、肿瘤与同一层面胸主动脉的接触范围、气管与支气管后壁的受压情况、纵隔淋巴结状态等,并与外科手术结果和术后病理标本相对照。
结果:1.本组40例食管癌,位于上段2例,中段25例,中上段5例,中下段6例,下段2例。大体病理分型,髓质型20例,溃疡型10例,肿块型8例,缩窄型2例。组织细胞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2.CT显示食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3例,手术证实有食管壁周围结构(胸主动脉、气管或左主支气管后壁等)受侵19例;CT显示未消失7例,手术证实有食管壁周围结构受侵3例(敏感性为57.6%,特异性为57.1%,准确性为57.5%,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22.2%。)。以食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且与胸主动脉接触面为其周径≥1/4作为CT判断标准,有19例胸主动脉受累,但手术证实胸主动脉壁受侵14例,5例无受累,上述5例病变与胸主动脉接触面周径在≥1/4和≤1/3之间;若取与胸主动脉接触面为其周径≥1/3作为标准,则CT判断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一致。CT显示气管膜部或左主支气管后壁受压、内凹10例,术中证实气管或左主支气管后壁受侵9例,经支纤镜检证实1例。
3.CT显示纵隔气管旁淋巴结肿大2例(2枚),但术中与病理标本发现食管旁可数淋巴结54枚,绿豆~花生米大小,出现转移6枚,炎性反应性增生48枚。本组病例CT未能显示隆突下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结论:食管癌周围主要结构受侵的螺旋CT征象为:(1)食管癌周围脂肪间隙消失;(2)与胸主动脉接触面为其周径≥1/3;(3)气管膜部或主支气管后壁受压、内凹。尽管术前螺旋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效果不佳,但对中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案选择和评估分期还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