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青霉唑类DMIs高抗菌株筛选及其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青、绿霉病是全世界柑橘类水果贮运期间发生最严重的真菌病害,由它们引起的果实霉烂已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柑橘青霉病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um italicum)比绿霉病菌指状青霉(P.digitatum)更适宜低温环境(低于4℃)生长和发育,因此青霉病是柑橘采后低温贮运早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早期青霉病引起果实腐烂放热,提高果堆温度,为绿霉病爆发创造了条件。所以,意大利青霉的防治对柑橘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柑橘青、绿霉病防治主要采用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抑制剂(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DMIs)类型的唑类药物如咪鲜胺和抑霉唑。然而,过度使用唑类DMIs药物导致柑橘病原真菌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抗性机制研究备受重视。目前,柑橘绿霉菌抗药机制研究较多,证明其DMIs抗性基因包括甾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CYP51以及转运蛋白基因。但是,意大利青霉抗性菌株报道极少,尤其缺乏DMIs高抗菌株,其耐受唑类DMIs药物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国内主要柑橘产区采集的125份霉烂柑橘样品中,分离、鉴定了多株具有唑类DMIs抗性的意大利青霉。转录组解析揭示了意大利青霉抗药性相关基因及其代谢途径。缺失突变意大利青霉ku70构建高效的基因敲除系统,在高抗株ku70缺失突变体的基础上构建了抗性基因(药泵蛋白基因ABCG1和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基因sreA)的缺失和回补突变株。功能实验证明ABCG1参与药物转运介导唑类DMIs抗性,而sreA参与调控意大利青霉的唑类DMIs抗药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意大利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高抗菌株筛选根据菌落形态和ITS聚类,本研究从霉烂柑橘表皮分离的146个菌株中鉴定了 91株指状青霉(P.digitatum)、33株意大利青霉(P.italicum)和20株皮落青霉(P.crustosum)。咪鲜胺抗性实验表明:约36.4%的意大利青霉和38.5%的指状青霉的药物耐受浓度大于0.5 mg/L;全部20株皮落青霉的药物耐受浓度超过5.0 mg/L。咪鲜胺EC50测定筛选到3株意大利青霉唑类DMIs抗性株,其中YN1为高抗株。YN1对三种唑类DMIs(咪鲜胺、抑霉唑和三唑酮)均高抗,EC50分别为30.1、12.2和1035.8 mg/L。此外,本研究从35株柑橘采后病原菌中分离鉴定了 4种青霉真菌病毒,其中PiCV1、PcCV1和PdPGV1为首次报道。2.咪鲜胺敏感性差异意大利青霉菌株的转录组解析转录组分析咪鲜胺诱导高抗株YN1和敏感株HN1的基因转录量变化,筛选意大利青霉的唑类DMIs抗性相关基因。GO和KEGG功能富集显示,咪鲜胺诱导高抗株后,与抗性密切相关的上调表达差异基因共15个。包括(1)特定的2个ABC和4个MFS药泵蛋白基因大幅度上调表达,说明胞内药物外排增强;(2)唑类药物靶标CYP51基因及其上、下游的甾醇代谢通路基因ERG2和ERG6的转录本丰度显著升高,表明药物代谢和细胞膜修复过程增强;(3)MAPK途径的slt2、hog1基因和钙信号通路CaMK基因的转录量也明显提高,说明唑类药物诱导了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应激反应。q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结果趋势一致,表明意大利青霉唑类DMIs抗性机制与甾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药泵蛋白基因、MAPK和钙信号途径基因关系密切。3.意大利青霉高效基因敲除系统的建立为了构建高效的意大利青霉基因敲除系统,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意大利青霉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途径的核心因子编码基因ku70。重叠延伸PCR拼接包含ku70上、下游2.0 kb侧翼同源序列和neo cassette的敲除盒,转化意大利青霉原生质体,通过同源重组替换获得意大利青霉的高效基因打靶受体菌株Δku70。野生型亲本菌株与Δku70突变体在营养生长、菌落形态、盐(NaCl、KCl)与H2O2胁迫、抗生素(潮霉素B、萎锈灵和氯嘧磺隆)和唑类DMIs(咪鲜胺、抑霉唑、三唑酮)敏感性以及毒力表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mfs6和pksP基因敲除实验证明:ku70缺失显著提高了意大利青霉的基因打靶(敲除)效率。建立的意大利青霉高效基因敲除系统为后续抗性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4.意大利青霉ABCG1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鉴定根据转录组抗药相关候选基因ABC1序列,克隆鉴定了意大利青霉ABC超家族的第一个转运蛋白基因ABCG1。唑类DMIs高抗株YN1的ABCG1基因全长gDNA和cDNA编码区分别为4527 bp和4455 bp,包含1个内含子;编码蛋白包含1484个氨基酸残基,属于(NBD-TMD6)2型跨膜转运蛋白。意大利青霉ABCG1缺失和回补突变体构建与表型分析显示,敲除ABCG1不影响意大利青霉在PDA上的营养生长、菌落形态和柑橘表皮的毒力。然而,ΔABCG1的咪鲜胺和抑霉唑EC50约为亲本菌株的60.5%和63.9%(19.9和10.6 mg/L),回补菌株的抗药水平介于亲本菌株和ΔABCG1之间。亲本菌株、ΔABCG1和回补菌株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证明多向抗药性(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转运蛋白ABCG1参与介导意大利青霉的唑类DMIs抗性,其专一性DMIs底物可能是咪唑类而非三唑类。5.意大利青霉sreA在唑类DMIs抗性调控中的功能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是一类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调控真核生物厌氧胁迫、唑类药物抗性和毒力等多种细胞响应。为了研究意大利青霉唑类DMIs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关系,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意大利青霉SREBP编码基因sreA。PisreA基因全长3111 bp,其ORF编码SreA蛋白包含1036个氨基酸残基,N端和C端分别为SreA家族典型的bHLH和DUF2014结构域,428-550和560-579区域形成二次跨膜结构域。采用基因敲除和回补构建了意大利青霉高抗株YN1的sreA缺失和回补突变体。表型分析表明,sreA敲除不影响YN1在PDA上的正常生长和菌落形态,但是显著减弱其在柑橘表皮的产孢和侵染扩散能力;说明sreA是意大利青霉的毒力基因。唑类DMIs抗性实验表明,ΔsreA突变体对咪鲜胺、抑霉唑和三唑酮的抗性急剧降低,接近敏感株水平;qPCR分析表明sreA参与调控CYP51靶标、ABC和MFS转运蛋白的基因转录。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了 144株柑橘青霉病原菌,从33株意大利青霉中筛选到唑类DMIs高抗株YN1。转录组解析揭示甾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药泵蛋白基因、MAPK和钙信号途径基因参与意大利青霉的唑类DMIs抗性。成功构建了意大利青霉高效基因敲除系统,基于此系统研究了意大利青霉ABCG1和SreA的功能;证明ABCG1参与咪唑类DMIs抗真菌剂转运,而SreA参与调控唑类DMIs抗性相关的靶标CYP51和转运蛋白ABC、MFS基因的转录表达。为深入认识意大利青霉的唑类DMIs抗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由技术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所构成的技术供应链中,技术转移是其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本质特征。要确保技术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且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技术的创新与选择,专利的运营,以及可靠的供应都是必要的。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并探索可遵循的运营范式一直是高新技术产业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因此,在竞争环境下研究技术供应链中企业的专利运营及供应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技术供应链特征和市场变化
肺结节属于中医学“肺积”“积聚”“痰病”等范畴,其临床多无自觉症状。西医诊治手段以随访、穿刺和手术为主,具有明显局限性。从患者体质与肺部结节影像征象相结合的角度论治肺结节,既可丰富肺结节的四诊信息,又有利于预判疾病发展倾向,且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及疗效,为肺结节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高中生心理压力已经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认真分析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帮助学生减压,并为学生将来的高考升学以及进一步深造打好坚实基础。
目的:探讨肺结节常见证型及其证候。方法:基于第一轮专家咨询和临床调查初步结果,制定《肺结节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专家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采用Epidata 3.1版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及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χ~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0%,权威系数为0.825,协调系数为0.359(χ~2=421.82,P<0.0
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认知的不断提高,低剂量CT的广泛使用使得肺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逐渐升高。肺结节的早期治疗手段不足,目前西医诊治肺结节主要根据其大小、性质、恶性程度而相应地采取观察随访、非手术活检、手术切除等手段,近年来中医在肺结节的证候、治疗及预后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更需要深入探索肺结节的中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挖掘中医药的发展潜力,从肺结节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正>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 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30.62%,吸烟、高龄及恶性肿瘤家族史均是其危险因素[1-3],典型临床表现有胸痛、乏力、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及神经系统病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其正常工作及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寻找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4,5]。西医上认为,肺结节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紊乱
期刊
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从没有像如今这样暴露在各种环境污染当中,特别是空气污染对人类肺部的损害尤为严重。各大医院临床CT检查每年都会发现大量的肺结节患者,有些是良性的,有些则会由良性转化为恶性肿瘤。控制良性肺结节转化为恶性肿瘤的关键就是随访,在肺结节良性期控制它的发展,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个过程中,中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胜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年,对肺结节
随着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当前肺结节的诊断和随访仍然以西医手段为主,尽管近年部分学者运用中医理论对肺结节的病因、病机、病位等进行了阐述,但在肺结节影像学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尚缺乏相应的中医认识。本文尝试运用“窠囊”理论,结合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变化,从“痰瘀毒”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实性结节以瘀为主,纯磨玻璃结节以痰、毒为主,部分实性结节多为痰、瘀、毒互结,以期能够指
肺结节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中医学对于肺结节的相关记载很少,现代医家常常把肺结节归属“咳嗽”“肺积”等范畴来进行治疗。刘鑫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发,结合四诊,辨证论治,个性化用药,现将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