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于1899年出版后,小说与作者本人都遭到猛烈攻讦。当地的报纸称该篇小说是“淫秽作品”并指责它为一剂有伤风化的“毒药”。当时的一位女权主义作家威拉·凯瑟评价说,肖班这是在贬低她自己灵巧而又富有光彩的写作风格。如潮水般的批评使得《觉醒》这部作品湮没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迄今最近一次旨在发掘和重新评价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女权主义运动在1970年代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它的兴趣,至今余热不减。现在《觉醒》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经典,是全美各个大学课堂上讲授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觉醒》之所以复苏,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这部写于1899年的作品反映了当代女性的心声。通过描写一位聪慧、敏感的女性的生活经历,肖班批判了一种文化制度,它限制女性自由地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精神满足。本文拟从比较小说女主角埃德娜·蓬特利尔和作者凯特·肖班的相似生活经历这一角度,来阐析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在集中探讨作者与女主角各自的历史生活环境,反抗行为和她们生活中男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说明蓬特利尔夫人体现了肖班反对男权,实现自我的思想意识。除去引言和结语,本文由三章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以及该篇小说和作者的背景,如《觉醒》的批评历史和文学特色,凯特·肖班的生平等。第一章涉及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与女主角生活环境的相似性。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女权运动蓬勃兴起。“新女性”开始追求他们在性、经济和社会上的独立自主。肖班虽然没有参加过任何妇女组织,但是她不可避免地在其作品中反映女性的这一觉醒。同时,本章回顾了肖班和蓬特利尔夫人在新奥尔良生活的环境,阐明她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与方式。第二章通过探讨蓬特利尔夫人在性和精神上的觉醒解读肖班的女性主义思想。两者都强烈反抗约束妇女日常行为的苛刻的道德准则,追求自由。肖班在自己的生活中大胆地突破了规定女性“得体”行为的传统价值观。而蓬特利尔夫人在小说中通过婚外恋和艺术追求来实现自我价值。第三章从两组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肖班的女性主义思想,即肖班与她生活中男性的关系和《觉醒》中蓬特利尔夫人与她周围男性人物之间的关系。男权主义者认为女人应该受男人的控制。然而肖班生活中的男性却不具备这样的权力。在孩提时期,肖班慈爱的父亲在一次铁路事故中丧生,因而未给她日后的生活留下父权影响的痕迹。肖班的丈夫很容忍她“出格”的行为方式,甚至欣赏她的个性。肖班通过与其情人的交往证明了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同样在《觉醒》中,蓬特利尔夫人的丈夫无法驾驭她,只能听之任之。蓬特利尔夫人在婚外恋中热烈追求罗伯特·勒布朗,使他丧失了积极主动、敢作敢为的男性特征;而她通过对阿尔塞·阿罗宾(她的另一倾慕者)如女皇般的任意处置,罢黜了男性作为支配者的地位。这样,肖班、蓬特利尔夫人与男性的交往经历共同揭示了男权被动摇直至崩溃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凯特·肖班汲取个人生活经历创作出埃德娜·蓬特利尔夫人这一小说形象,并通过她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此外,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蓬特利尔夫人还代表了十九世纪的美国妇女。她们觉醒了,开始追求自由,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