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世纪以来,时间与空间的分离使得我们居住的城市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伴随着全球化拓展至世界各个国家、城市和地区,成为人类世界所不得不面临的共同背景,同时这种风险也将城市空间本身所遭遇的问题与挑战日渐凸显出来。针对城市空间的新变化,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吉登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将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置于空间维度当中加以考察,他在批判吸收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哈格特斯兰德时间地理学理论、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以来,时间与空间的分离使得我们居住的城市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伴随着全球化拓展至世界各个国家、城市和地区,成为人类世界所不得不面临的共同背景,同时这种风险也将城市空间本身所遭遇的问题与挑战日渐凸显出来。针对城市空间的新变化,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吉登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将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置于空间维度当中加以考察,他在批判吸收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哈格特斯兰德时间地理学理论、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问题的表征、产生根源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索,形成了颇为独特的城市空间思想。吉登斯的城市空间思想,不仅关注城市空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深入探究城市空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吉登斯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商品化、城市监控的集中化、城市邻里关系的区域化、城市传统经验的存封这四个城市空间问题的分析,揭露出这些城市空间问题所导致的日常生活功利化、极权主义的增长、阶级隔离与排斥、本体性安全弱化的现实危机。这些问题展现了现代性给城市空间造成的资本入侵、权力滥用、阶级分化和主体焦虑的全方位后果。针对城市空间所出现的问题,吉登斯提出了四条可能的路径探索:一是确立城市空间质量导向,二是促进城市空间权力平衡,三是实现城市空间资源共享,四是重构城市个体的主体地位。吉登斯对上述城市空间问题的剖析及其路径建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吉登斯城市空间思想的局限性,即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时间优位偏好以及乌托邦色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空间面临着新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需求,我们可以从吉登斯城市空间思想中,挖掘有益资源,以启示如何推动城市空间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权力的平等共享以及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长期粗放的土地利用与发展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对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资源约束下发展的矛盾愈发显著。经济增长和生态福利看似矛盾其实不然,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土地出让市场化、产业结构优化作为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研究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
缓解住房消费差异带来的社会问题,提高居民住房获得的积极反馈,需要进一步厘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与其获得感的深层关系。本文聚焦住房消费领域,界定住房获得感的逻辑测度体系,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2011年至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全国抽样数据,探讨城镇居民住房获得感的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从而基于住房消费的社会效应视角尝试对我国住房政策探讨一二。本文主要发现如下。第一,住房消费上,拥有住房
近年来,湖北省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2020年全省农地流转规模达211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4%。然而,农地流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农地流转行为的非正式性导致纠纷频发,扰乱农村社会秩序、影响乡风文明。从真实、准确的纠纷案件出发,梳理农地流转纠纷的基本类型,研判其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态势是精准处置各类纠纷的关键。为此,本文基于2014-2021年湖北省830起农地流转纠纷案件数据,首先,组合
在简要分析美国武器装备体系研究现状和建设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中国陆战火力打击装备体系化建设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中国陆战火力打击装备体系化建设需求,提出了中国陆战火力打击装备体系化发展思路,从开展建设、提升水平、促进创新、确保先进、检验效能和培养人才6方面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是马克思始终在解构“实然之不美好”的生活困境中建构着“应然之美好”的生活愿景,并努力求索着“使然之美好”的切实路径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对人及其生活样态予以深切关怀,对现实生活困境予以深刻考察,对未来理想蓝图予以深远构想,并对实现路径予以深入擘画,便是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致思逻辑和生成理路,同时也是本文着重阐述的内容。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与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相互贯连,以马克思美好
在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下,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性日益增强,技术价值问题成为当代热点话题,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该问题的讨论,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此,应当在广泛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挖掘其中蕴藏的技术价值见解。首先,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及相关时代资料,较为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技术价值思想意蕴,并探讨了
基于大国小农与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便捷高效途径。农地流转实践虽已进行多年,但各地成效差异巨大,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面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与后疫情时代下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稳住农业基本盘,提高农地流转质量,以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规范农地流转既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着力点。为深入了解当前农地
“官僚资本主义”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下为发动广大民众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而建构起来的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实践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学者福柯与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实践理论,探讨“官僚资本主义”这一革命话语生成的语境、逻辑、实践,总结其历史经验,以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镜鉴。“官僚资本主义”革命话语的生成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充满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已有不少研究对土地数量-空间耦合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在进行土地利用数量-空间复合优化时对土地利用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考虑的还不够充分,同时空间布局模拟模型的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在过去20多年里武汉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耕地以及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从长远来看,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将是
在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各种生态和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合理的土地利用配置对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特别是生态脆弱的流域土地系统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管理者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平衡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配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因此,优化土地利用分配被认为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