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助词“着呢”的多角度考察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着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足够量的语料事实,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出发,采取共时与历时、形式与意义、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详尽的考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着呢”的句法表现、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及语法化历程。  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大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介绍了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着呢”的句法表现。在句法上,主要描写了“着呢”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对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进行解析,说明了它的句前成分:谓语部分或者是连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等,并指出它的句类分布。本章重点是对“着呢”的两大类:动词性成分后面的“着呢1”和形容词性成分后面的“着呢2”的句法表现和语法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着”、“呢”的句法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他在路上走着呢。|他在路上走着。|他在路上走呢。”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其中的联系。  第三章“着呢”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本章首先引入概念“动态/静态”和“进行/持续”,通过对“着呢”释义和语义背景的描述,在“着”的进行、持续义和“呢”的表疑语气的基础上,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归纳出了“着呢”的语义特征:肯定性、情感性、单一性和过渡性。  第四章“着呢”的语用分析。考察完句法和语义的表现后,我们还要探讨它的语用功能,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说明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语用理论的相关知识,其次分析“着呢”在语境(包括主观和客观、狭义和广义语境)中的语用效果,并从主题、述题、焦点、语气等方面重点阐释了“着呢”的语用功能:指明事实、强调语气和预设暗示。  第五章“着呢”的历时考察。本章主要从历时层面考察了“着”和“呢”的语法化历程,以此为基础描绘了“着呢”的语法化历程,从“X+着+0+哩”、“X+着+哩”到“X+着呢”的演变,并对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法化机制做出解释,“着呢”的语法化是句法功能的变化、语义的演变和语用关系的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着呢”共时和历时平面进行了研究和详细阐释,但是由于本人古代汉语和方言知识的缺乏,对语法化部分分析得不够详细,也没有涉及到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诗歌作为最能打动人类灵魂深处的文学体裁,既有审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入选小学教材的诗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面对诗歌这朵浸润诗人真情的艺术奇葩,教师应站在诗人的高度,用浪
建设周期:2000~2002年进展阶段:正在报批可研rn关键设备:低温核供热120MW机组、设备、厂房及管网。
虽然地市级纸媒在传播多样化、手段便捷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但其内容的原创性、信息的权威性、本地化的市场优势等是新媒体不可比拟的。地市级纸媒要想在逆境中求生存求
该文从美学理论中提升出感性与理性、文学与生活、美感与快感、内容与形式、作者与读者等几个最贴近文艺实践的二元结构系统,并试图阐明通俗文学对这一系列的二元结构的颠覆
1962年,刘志丹烈士的弟媳李建彤撰写了历史小说《刘志丹》,先在《工人日报》上登载了部分章节,并准备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为了弘扬革命传统,《中国青年》也刊登了其中一章《星星之火》。不料,在中央召开北戴河工作会议期间,康生在会上提出,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是“习仲勋反党集团”的一大“阴谋”。这样一来,《中国青年》也被牵连了。胡耀邦立即打电话给杂志社负责人,让迅速把发稿的情况搞清楚,并写成材料急送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等,是初中学生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德
该文在文中细读的基础上,从"并置""变异""隐喻""意象"几个角度,探讨文学写作中的空白结构如何在语言的动作中形成及发生美感效应,从而显现语言在自身操作中的超越自身的情形.
建设周期:2000~2005年进展阶段:正在报批可研rn建设内容:交易中心占地20hm+2,建筑面积7万m+2。rn进展阶段:正在报批项目建议书(立项)rn关键设备:锅炉本体、脱硫除尘设备、锅炉辅机、
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媒介,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其加工的合理与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直接的关系。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