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改革逐步走进“深水期”。纵观全局,改革形势总体向好,2010年全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领域去出现了诸多失范现象,“染色馒头”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等,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无情的击穿。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社会上主要存在三种声音:第一、对于“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的争论;第二、经济发展是否必须以道德败坏为代价的争论;第三、经济发展道德“不干涉”论。事实证明,以上三种观点均由偏颇之处,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处于一定历史时期、“有人格”的人,而不是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或“抽象人”。社会经济形态与道德发展水平具有相对不同步性,经济发展必须有道德的支撑,没有道德支撑的经济不会长久。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道德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强力“粘合剂”。道德不仅是一个伦理概念,同样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以及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经济所内在要求的道德原则包括:公平、互利、诚信原则,只有具备以上三种原则,市场经济才能够有效运转。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自身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同样需要建立市场主体道德规范。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市场主体坚持行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实现道德建设与法律、规范建设的统一;同时政府在建构市场道德规范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涂尔干、默顿对于失范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解释。涂尔干认为,如果分工无法产生团结,那么各个社会结构之间就不存在明确的关系规定,失范现象就会出现;涂尔干同样指出,正是工商领域中的道德色彩不浓厚是引起道德失范的主因。默顿则指出,失范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的的过度抬高与实现手段的非制度化(即非道德化)所引起的,失范现象最终产生社会解组与越轨行为;默顿同样认识到失范与权力与资本的滥用相关。而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作为存在意义的道德原则或者缺失或者失去对于个人行为的指导性,人们的行为因缺乏意义系统的规制而处于混乱状态。当前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包括:市场信用危机呈现普遍化趋势,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职业道德的沦落,无休无止的商业欺诈等。 市场经济中道德失范现象首先要从经济领域中寻找根源。首先,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的急剧性变迁是道德失范出现的宏观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济体制需要新的道德规范。而由于体制建设的过程性与滞后性,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旧的道德观念并没有马上消失,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各种道德观念的冲击使人们的心灵无所归依,陷入了道德“迷宫”。在这个社会道德规范“青黄不接”的时节,出现道德失范自然成为必然。具备表现在市场领域,市场经济制度的偏失、市场经济某些制度建立的“时滞性”、市场经济制度激励不足等现象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主要诱因。其次,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现象造成市场领域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发生。市场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信息经济。信息在市场中本应发挥有利于市场交换的提示作用,为市场经济经营者各方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号。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很不完善,市场信号并不能正确反映市场真正需求,造成逆向选择行为以及道德风险现象,以上两者都是市场中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第三,产权制度缺陷是造成市场活动中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所有权是道德之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产权不仅是一个制度概念,更是一种道德概念。产权不清晰、特权凌驾于产权之上、权能失衡等产权缺陷造成市场中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扩张悖论是造成市场经济中道德失范的本质原因。资本扩张具有双重属性,它不仅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又造成的人的生存世界的货币化,以及人的心理世界的“异化”。 体制转型滞后是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失范的政治原因。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同样需要从政治领域中寻找答案。首先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局部错位,政府经济职能错位包括“越位”、“缺位”。“缺位”是政府没有履行自身应该履行的职责,即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政府,该管的没有管;越位是政府插手了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扰乱了市场秩序的自由运转。其次是政府的部分自利行为,政府本应该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而政府作为一个公共部门,却存在自身的不合理利益诉求;而不合理的“政绩观”以及政府掌握过多的经济资源客观造成政府部门的部分自利行为。最后是市场规范的不健全;健全的市场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生长点,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造成市场活动中因“无法可依”而出现失范行为。 传统文化中的“抗变因子”对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建立起阻滞作用。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连续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旧文化,推陈出新。而中国传统的伦理表现为以“关系本位”为基础的血缘伦理,而非更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的契约伦理;维护社会正常运转是靠“官本位”,而非民本;传统社会的基本精神为实用主义,而非实践生成标准;再加上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所滋生的市场“亚文化”。以上四点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文化阻滞力。 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失范的解决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改革与创新。经济方面,着眼于产权制度、自由竞争制度、诚信法和诚信制度体系、市场监督制度体系、以及社会责任投资制度体系的建构;政治方面,着眼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即由管制型政府向规范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由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由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总之,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在于建立“有效率”的政府,从而为有序市场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文化方面,首先应该弘扬优秀社会主义文化,其次对于传统文化应该辩证的扬弃,坚持文化的“破旧立新”,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