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迁西地区栗蘑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菌渣,将其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菌渣堆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栗蘑菌渣还田的可行性,为减少环境污染、完善板栗可持续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当年生苗木及6a板栗嫁接树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菌渣还田梯度,按照菌渣占土壤的体积比0%(T1)、33%(T2)、50%(T3)、67%(T4)进行还田并研究栗蘑菌渣对板栗苗木与苗床土壤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4个菌渣还田水平(0、4250、6375和8500kg·hm-2);4个化肥施用水平(0、350、525和700kg·hm-2),研究栗蘑菌渣与减量化肥配施对板栗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菌渣还田可显著改善苗床土壤营养状况,提升土壤酶活性与p H、EC值,降低土壤容重。还田比例67%的处理第一年土壤p H、EC值过高,分别为7.28、1.48m S·cm-1,不利于苗木的生长,第二年这种情况会缓解;该处理第一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4.41%、83.61%、34.72%、41.93%、33.00%。菌渣还田还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碳的含量,促进菌根的形成,其中还田比例50%的处理根际土微生物碳、菌根侵染率最高,分别相比对照提高了49.83%、72.76%。2.适量的菌渣还田(还田比例33%、50%的处理)可以提高苗木的苗高、叶片SPAD、叶面积,可以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尤其显著地提升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而还田比例67%的处理苗木的生物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还田比例50%的处理第二年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总根长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92%、27.17%、49.00%。菌渣还田可以提高苗木的光合速率,菌渣还田50%的处理相比对照光合速率提高了25.9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50%还田比例较为适宜。3.栗蘑菌渣还田配施缓释肥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经过两年试验,菌渣施用量8500kg·hm-2,缓释肥施用量为700kg·hm-2的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渣施用量8500kg·hm-2时,缓释肥施用量为525、700kg·hm-2的处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其中缓释肥施用量为525kg·hm-2的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4.20%、124.71%、26.53%。4.栗蘑菌渣与缓释肥配施后的处理板栗果实脂肪、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当菌渣施用量8500kg·hm-2时,缓释肥施用量为525、700kg·hm-2的处理果实产量、品质均表现优异,且在两年内表现稳定,可以达到稳定增产的作用,其中第二年缓释肥施用量为525kg·hm-2的处理果实脂肪、淀粉、蛋白质含量均最高,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98%、34.45%、35.41%。5.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其中F3M3处理表现最佳,F2M3排名第2,且两处理间土壤性状与结果特性各指标无较大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施用量525kg·hm-2,菌渣施用量8500kg·hm-2较为适宜,可以在保证增产提质的前提下达到缓释肥减施的目的。6.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得出板栗产量主要受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其中碱解氮为主要决策变量。因此后期在进行板栗施肥试验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上四个指标,而且后期提高产量可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碱解氮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