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构建一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方案,同时采用析因设计分析方法,将红光治疗(有、无)和肢体功能锻炼(有、无)两种因素进行2×2析因设计组合,通过对比术后超声和物理成熟情况,明确本研究设计中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最佳干预方式,以达到改善内瘘成熟效果,提高内瘘成熟率。研究方法:1.构建肢体功能锻炼方案:通过文献回顾形成肢体功能锻炼初步方案,经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方案。2.寻找本研究的最佳干预方式: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肾脏病中心手术室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析因设计分析方法,因素1:红光治疗,2个水平分别为有、无;因素2:肢体功能锻炼,2个水平分别为有、无。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术后常规护理,B组:术后常规护理下实施肢体功能锻炼,C组:术后常规护理下实施红光治疗,D组:术后常规护理下实施红光治疗结合肢体功能锻炼。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超声评估指标,术后2~8周测量患者超声成熟指标,包括引流静脉内径(DV内径)、引流静脉血流量(DV血流量)、引流静脉距皮表深度(DV距皮表深度),物理成熟指征(震颤、血管弹性、血管搏动),引流静脉管壁厚度(DV管壁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对108例患者(A组:26例,B组:27例,C组:28例,D组27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超声成熟方面:(1)DV内径:(1)四组患者组间和两两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术后2周、4周、6周、8周DV内径组间比较结果均差异显著(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周,A组分别与B、C、D组有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各组术后2周DV内径按从大到小排序为D>C=B>A;术后4周、6周、8周,四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各组术后4周、6周、8周DV内径按从大到小排序为D>C>B>A。(2)析因设计分析结果:DV内径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各时间点DV内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测量时间分别与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对DV内径有交互效应(P<0.001,P<0.001)。组间效应分析显示: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分别对DV内径主效应显著(P<0.001,P=0.001<0.01),两者对DV内径无交互效应(P=0.964>0.05)。(2)DV血流量:(1)四组患者组间和两两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术后2周、4周、6周、8周DV血流量组间比较结果均差异显著(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周,A组分别与B、C、D组有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6周、8周,四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各组术后4周、6周、8周DV血流量按从大到小排序为D>C>B>A。(2)析因设计分析结果:DV血流量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各时间点DV血流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测量时间分别与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对DV血流量有交互效应(P<0.001,P=0.011<0.05)。组间效应分析显示: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分别对DV血流量主效应显著(P<0.001,P=0.001<0.01),两者对DV血流量无交互效应(P=0.971>0.05)。(3)DV距皮表深度:(1)四组患者组间和两两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术后2周、4周、6周、8周DV距皮表深度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8>0.05,P=0.520>0.05,P=0.507>0.05,P=0.558>0.05)。(2)析因设计分析结果:DV距皮表深度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各时间点DV距皮表深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测量时间分别与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对DV距皮表深度无交互效应(P=0.416>0.05,P=0.697>0.05)。组间效应分析显示: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分别对DV距皮表深度无显著主效应(P=0.486>0.05,P=0.774>0.05),两者对DV距皮表深度无交互效应(P=0.267>0.05)。2.在物理成熟方面:四组患者组间和两两比较结果:四组患者震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8<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A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血管弹性和血管搏动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7>0.05,P=0.207>0.05)。3.在成熟率方面:(1)超声成熟率:四组患者术后4周、6周、8周超声成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3<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4周,A组分别与B、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术后4周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成熟率从大到小排序为D>C=B>A;术后6周,A组分别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周,仅A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物理成熟率:四组患者物理成熟率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8<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A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DV管壁厚度方面:(1)四组患者组间和两两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术后2周、4周、6周、8周DV管壁厚度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0.01,P=0.002<0.01,P<0.001,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周,A、B组分别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6周、8周,A组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4周、6周、8周其余各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析因设计分析结果:四组患者DV管壁厚度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各时间点DV管壁厚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测量时间分别与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对DV管壁厚度无交互效应(P=0.691>0.05、P=0.768>0.05)。组间效应分析显示: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对DV管壁厚度均主效应显著(P<0.001,P=0.030<0.05),两者对DV管壁厚度无交互效应(P=0.979>0.05)。5.相关并发症方面:四组患者在内瘘感染、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0.05,P=0.484>0.05,P=0.486>0.05)。研究结论:1.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对DV内径的扩大和DV血流量的提升均产生了良好效果,且两者结合效果优于单一红光治疗或肢体功能锻炼,红光治疗结合肢体功能锻炼提高了术后早期超声成熟率,缩短了AVF成熟时间,但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均对DV距皮深度变浅影响不大。2.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对AVF震颤、血管弹性和搏动影响不大,仅两者结合相对于术后常规护理对AVF震颤影响明显。3.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对DV管壁增厚均产生了良好效果,且两者结合效果优于单一红光治疗或肢体功能锻炼。4.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在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表明红光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两者结合不会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综上,红光治疗结合肢体功能锻炼在保障内瘘安全的前提下,对DV内径扩张、DV血流量提升和DV管壁增厚的作用效果最佳,提高了术后早期AVF超声成熟率,缩短了AVF成熟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