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史上关于实践观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实践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各个时期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对实践思想的不同界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实践观。在古希腊时期,主要形成了苏格拉底关于善的实践思想、柏拉图的理念论实践观、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实践理论,他们都将实践视为善的行为与德性活动,实践被局限在伦理范围内,从而形成了突出的伦理道德实践观。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主要有培根的实验论实践观与霍布斯的功利论实践观,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对实践的认识视域由伦理道德领域转移到实验科学领域与世俗领域,从而形成了从经验出发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哲学家们像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都在社会领域中从主体精神出发理解与把握实践,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唯心主义实践观。但总的来看,无论是伦理道德实践观还是旧唯物主义实践观抑或是唯心主义实践观,它们都在历史领域内将实践看成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因而,实践只能沦为抽象的实践、形而上学的实践、片面的实践,我们可称其为“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逐渐形成阶段、正式确立并深入推进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批判性继承与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实践思想成果,特别是吸收了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实践观与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中的合理成分。马克思认为不能仅仅从主体方面理解对象世界,也不能仅仅从客体方面理解对象世界,而应该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将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理解与把握对象世界。马克思实践观认为哲学的本真意义在于从实践出发改变世界,成功转向“实践的哲学”,创建了新唯物主义哲学也即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进而实现了哲学革命。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完成。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对象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也是自然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从实践出发看待与理解对象世界,也即是从现实的人以及历史发展出发理解与把握对象世界。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思维辐射轴心与“普照之光”,实践的思维方式辐射于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其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人与人自身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而形成了全新的自然观、历史观、人学观、自由观等等。在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中,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实践地理解与把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实践观实质上是具有世界观意义的科学实践观。马克思实践观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在人与世界的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是根本性的,也是全面的、彻底的。本文旨在通过阐释马克思实践的自然观、实践的历史观、实践的人学观、实践的自由观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与重大意义来理解与把握马克思实践观,体现马克思实践观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以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全面性与彻底性。其一,自然观是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切入点,正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马克思逐步确立起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认为自然不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也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马克思立足于实践,从实践出发理解自然,自然实质上是与人紧密相连的人化自然,历史的自然,从而形成实践的自然观。本文通过对实践的自然观的阐述不仅可以懂得马克思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也能从中体会到马克思实践观的重大意义。其二,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产生了历史,也造就了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认为不能单纯从客体性思维方式出发将历史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不能单纯从主体性思维出发将历史看作是精神的产物。马克思实践的历史观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历史不仅具有规律性,而且具有目的性,历史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这就形成了科学的、合理的历史观。在马克思实践的历史观视域下,历史的生成、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规律无不体现着实践性特征。只有从实践出发理解历史,历史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其三,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人,马克思实践观与人学观相互作用,紧密相连。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人学思想的阐释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同时也正是以实践为基础,从实践的思维方式出发形成了对人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由于受到片面性思维方式的限制,人要么成为思辨的人,要么成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实践的人学观从实践出发全面审视与考察人,人成为现实的人,进而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人学观。其四,本文将马克思实践观与自由观联系起来进行阐释,因为马克思实践观与自由观不是相互分离的外在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的内在关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贯穿在马克思实践观中的主线条与终极价值,同时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也不能离开实践。实践的过程也即是人类追求自由的过程,人类追求自由的活动也即是人的实践活动。将马克思实践观与自由观联系起来不仅可以理解马克思实践的自由观的革命性意义,也有利于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变革。根据以上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分析与解读,本文最终从其中得到些许启示或警示。首先,我们要促进实践的规范化发展;其次,我们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我们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最后,我们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几类典型的非局部椭圆型方程与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多解性以及解的性态等.全文共分五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先概述本文所研究的几类非局部问题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的预备知识和一些记号.在第二章中,我们考虑下述奇异扰动非局部椭圆方程其中ε>0是一个参数,a>0,b>0为常数,α ∈(0,3),p ∈(2,6-a),Wα(x)为卷积核,V(x)是位势函数满足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在线学习与线下教学并驾齐驱,已成为教育的常态。随着在线学习者人数的增加,在线学习的课程通过率和获取证书的学习者人数却反而下降,高注册率、低参与率、高辍课率,成为在线学习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够依托大数据处理技术,根据学习者现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行为,就能预测出学习者下一步可能做出的学习选择,对面临学习困境或辍课危险的学习者进行及时预警,教师就有可能及时做出干预措施,帮助其顺利完成
在生物分析检测中,酶法分析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分析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它就是一种基于酶来进行信号放大的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但是,由于通常一个酶分子只结合一个分子的分析物。这会限制其检测灵敏度的提高。而纳米材料可以在一个纳米颗粒上同时结合多个酶分子和识别分子,所以纳米材料可以用作载体实现其信号放大和灵敏度的提高。本论文以基于磷酸氢钙(CaHPO4)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纳米材料为研
本文旨在研究在以国家为单位组织的非洲大陆国家驻武汉学生协会的形成,作用和动态。研究对象为来自加纳,喀麦隆,博茨瓦纳,坦桑尼亚四个国家的学生协会。研究中涉及的学生协会/联合会均是由非洲在华留学生组成的,他们认为有必要创建一个由来自各自国家的学生组成的共同平台,以方便讨论各种学生问题(如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学术问题,经济问题,医疗问题),此外,协会的建立也是为了给聚居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协调活动提供便利。
甲基二磺隆作用于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使用量大,降解半衰期长,可能会危害土壤生态。畜禽有机肥的使用对改良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甲基二磺隆与有机肥共同使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选择东北黑土和河北潮土 2种土壤,设计了小麦全生育期的温室栽培试验,试验处理为:清水对照、低剂量甲基二磺隆处理、高剂量甲基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教育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教育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新型驱动力。时间序列数据是教育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序列是由客观对象的某个观测量在不同时间点的采样值并按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列而组成的序列。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增加、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教育领域中记录下了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这些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真实地记录了学
学位
学位
量子色动力学(QCD)的相变问题一直是高能核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从1997年,Maldacena提出了著名的反德西特时空/共形场论(AdS/CFT)对偶猜想,AdS/CFT对偶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解决强耦合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QCD相变通常被认为是强耦合的,微扰方法不再适用。由AdS/CFT发展而来的,一种使用五维引力模型来对偶地描述四维规范理论的方法也被称作规范/引力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A采用毫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B采用毫针常规选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