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肩袖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肩袖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临床治疗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同时体外冲击波在腱骨愈合方面的疗效也逐渐受到肯定,因此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也逐渐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重视,与此同时术后积极的康复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相关临床疗效也更加需要临床工作医师进一步观察。方法:此项研究选取肩袖损伤诊断明确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共计68例,按治疗先后顺序以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每组患者均为34例。两组术后均采取被动功能训练,依据肩袖愈合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过程及患者情况,于患者施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0-6周行制动康复训练,6-12周保护康复训练,12周以后行增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同时治疗组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冲击波选用低能量0.08-0.28mJ/mm~2加1200-1500次冲击次数组合。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及术后12周采用UCLASS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 score,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视觉模拟评分)和ROM评分(range of motion,关节活动度评分)四项评分量表评估患肩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在本组研究纳入的68例患者中,经过统计学分析与整理发现,患者施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第3周、第6周及第12周时,治疗组的UCLASS、Constant、VAS、ROM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缓解改善明显,另外临床症状改善也优于对照组同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具有镇痛、生成血管和抗炎作用,有助于组织愈合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等特点。对于接受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提供早期、规律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它还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术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强患者预后与疗效。因此早期提供规律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不仅因其在疼痛改善方面效果具有特别显著的疗效,更因其简单低耗的操作方式更加适宜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