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继发于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IMR发病在普通人群约占12%34.6%,其中中到重度发病率约占2%4.3%[1,2]。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IMR发病率约13%55%,随着病程进展有2%19%的患者发展为中度以上IMR[3-5],而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现在被认为是患者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7]。中度以上的IMR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处理病变瓣膜治疗已基本达成共识[8-10],而中度IMR是否可以从单纯CABG和同期复合二尖瓣手术的治疗中获益依然存在很多争议[8-10]。在术后近期随访中,MR再次复发率可达20%以上,且在单纯CABG中占比更高[11]。针对术后相当比例MR再次复发(持续存在或加重),冠脉血运重建时二尖瓣处理策略对MR复发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这种复合手术策略的益处是否能形成共识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及更长时间随访结果来支撑。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冠脉搭桥复合二尖瓣手术与单纯冠脉搭桥治疗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远期临床结果,探讨术中处理二尖瓣手术策略与术后MR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单纯CABG组49人(男性32人,女性17人);B组为:冠脉搭桥复合二尖瓣修复术(CABG+MVP)组13人(男性8人,女性5人)。采用t检验、χ2检验、U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术前一般基础资料、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的统计学差异,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管病变支数、心肌梗死部位、既往经皮冠脉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脑梗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搭桥支数、术中复合其他手术(室壁瘤切除等)、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二次开胸、恶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呼吸功能不全、MR再次复发、院内死亡等事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12、24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较术前改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术前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内MR复发率A组高于B组(20.4%vs.15.4%,P>0.05),而术后24个月随访时,再次MR复发率B组低于A组(18.2%vs.36.5%,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无差别(P>0.05),术后24月随访时,B组优于A组(P<0.05);术后24个月随访A组对B组的死亡率(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CEs)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急性心肌梗死、LVEDD≥65mm、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为患者术后MR复发影响因素。结论1.在充分冠脉再血管化原则下,冠脉搭桥复合二尖瓣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中远期二尖瓣再次处理机率较低,心功能较好,没有显著增加中风等MACCEs。有稳定和长期的获益,疗效确切。2.对于LVEDD≥65mm,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MR再次复发率更高,是影响MR改善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