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用相关情绪心理学的理论,对护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护理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为更有效的实施护理专业教学进行指引,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设计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量表),内容包含九种认知应对策略;肖计划的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CSQ)(第三版)。2、研究对象的确立:以广州市某医学院在校护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年级为层,班级为单位,以20%的比例,共抽取护理大学707人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7份,收回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96.5%。其中男生89人,女生593人,平均年龄为21.22±1.25岁。3、数据统计与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①682名护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新关注计划和积极重新评价得分并列最高,其次为接受,自我责难,积极重新关注,沉思,理性分析,责难他人,灾难化。②护理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在年级主效应上存在差异。在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四年级。总体上,认知情绪调节在年级主效应上一年级>二年级>三、四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4,P<0.05);不同生源地的护理大学生在自我责难及重新关注计划上有统计学意义,且农村高于县镇,在灾难化上农村高于城市;在自我责难因子上独生与否有统计学意义,且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在自我责难、接受、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上在校护生高于实习护生,总体上认知情绪调节在在校生与实习生的主效应上是在校护生高于实习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p<0.05);在学生干部与否的效应上,重新关注计划在学生干部护生与非学生干部护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为学生干部护生高于非学生干部护生。③护理大学生六种应对因子从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退避应对方式;不同年级护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倾向有差异,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的选择上二年级>三、四年级>一年级;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上实习护生高于在校护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上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不同生源地、独生与非独生的护理大学生个应对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总体上护理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六种应对方式均有相关性,与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呈正相关(r=0.047-0.132,p<0.01)。解决问题、幻想、年级能联合预测认知情绪调节5.8%的变异性。研究结论①护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整体的趋向是正向的,但是在各因素发展上不平衡。②护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护理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调节各因素上发展不均衡,高年级护生比低年级护生较少运用适应性的认知调节策略。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及独生与非独生的护生在认知情绪调节各因素上发展不均衡,但总体上无差异。③护理大学生的六种应对因子处于中等水平,且面对应激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求助”这类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女护生比男护生更倾向于选择退避的应对方式。护理大学生中二年级护生较其他年级多应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④认知情绪调节与六种应对方式有相关性。解决问题、幻想、年级是认知情绪调节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