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促进消费增长为目的,研究重庆市居民消费需求。 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直接体现出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居民生活的满足直接通过消费来实现。分析重庆市居民消费率、消费增长率、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的发展变化,可以为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个人收入增长,最终达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 对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有很密切的关系。它表现在居民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发展和增长,因此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消费与GDP的函数关系,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其次,居民消费率与人均GDP相关分析。按照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对居民消费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来看,重庆市居民消费率应在61%左右,而实际不到50%,消费率明显偏低。这种低消费不能保证合理的消费水平,甚至可能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产生消费严重不足,从而防碍生产的发展;再次,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分析,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并且消费性支出曲线与可支配收入曲线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消费增长率的变化也主要受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并随收入增长率的波动而波动。最后,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逐年增长,但在1999年和2000年较1998年的有所回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变化与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并在变动方向上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消费增长率随收入增长率的波动而波动,并在1993年至1997年波动很大,94年最大,达到26.59%,这种波动说明了消费增长的不稳定性。从1994年开始,居民消费率增长率随收入增长率的下降而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直到2000年又有小幅上扬,需要注意的是,到1999年,农村居民的消费出现了负增长,2000年略有回升,但幅度很小,仅为0.4%。 摘要 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本文通过建立消费与储蓄、收入与储蓄的回归模型来说明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和居民收入与储蓄的关系,最终说明尽管重庆市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出现“重储蓄,轻消费”的趋势。这是由于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不足,而出现预防性储蓄现象,以平衡与未来的消费。95年至2000年,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如果把城市居民按收入级次分为七组,会发现居民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而减少。从实际看,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说明与城镇中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上升的情况不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消费倾向的下降却是重庆市居民整体消费需求趋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分析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及相关内容。首先分析居民消费特点与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性。(1)消费特点.近二十年,重庆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消费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生活费支出逐年稳步上升;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比重逐年上升;家庭用于居住的支出上升较快;医疗保健与交通通讯的支出呈上升趋势;家庭设备及服务设施支出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共性特点是生活费支出逐年稳步上升,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比重上升较快。(2)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及规律性。从分析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呈逐步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态势。人们的消费出现多样性、多变性及差异性。消费结构将向多层次、多样化转变。 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共性的分析,采用了因子分析法。仍然针对八项消费性支出指标,分别对城乡居民近年消费性支出的共性特征进行探讨。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公因子分析,提取了三个公因子,并得出累计贡献率为93.615%。对农村居民消费公因子的分析,提取了2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是94.546%,足以解释农村居民消费共性的94.56%的信息。通过对城镇及农村居民消费公因子负荷距阵的分析,看出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重点的变化。城镇居民消费重点依次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衣着和交通通讯,尤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为最。农村居民则以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与通讯为消费重点。近年来, W 摘要无论城乡居民都尤其重视对娱乐教育文化与服务的投入,这说明应当将此项消费作为目前的一个消费热点予以重视。 本文最后提出了目前制约重庆市消费增长的突出问题。即居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支出预期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欠佳,促进消费升级的服务体系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