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是海洋环境中的两种典型污染物,两者共存时对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是否产生双重毒害作用是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关键所在。微塑料不但对海洋有污染作用,其作为载体还对有机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及迁移作用,引起海洋中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因此,研究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已成为海洋环境中新型污染物方面的热点。本研究选择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三种分布丰度较大的微塑料,以五种卤代咔唑(3,6-二溴咔唑(3,6-BCZ)、3,6-二氯咔唑(3,6-CCZ)、3,6-二碘咔唑(3,6-ICZ)、2,7-二溴咔唑(2,7-BCZ)和3-溴咔唑(3-BCZ))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批量平衡实验,研究模拟海水溶液中微塑料对卤代咔唑(PHCZs)的吸附性能、吸附行为和吸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微塑料能够吸附和解吸附海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并且极易被海洋生物摄入,这将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因此,为验证被海洋生物摄入的微塑料在胃中扮演清洁者还是污染者的角色,选择两种微塑料(PP、PVC),并以六种卤代咔唑(咔唑(CZ)、3,6-BCZ、3,6-CCZ、2,7-BCZ、2-溴咔唑(2-BCZ)和1,3,6,8-四溴咔唑(1,3,6,8-BCZ))作为目标物质进行解吸附过程的机制研究。实验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严重区域中的卤代咔唑迁移转化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和卤代咔唑提供基础性数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吸附实验。吸附等温线表明,PVC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力,由于五种卤代咔唑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_O _W都小于6,因此在极性相对较大的PVC吸附作用最强。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和薄膜扩散的控制。温度对PHCZs在微塑料上的吸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附能力先逐渐增加,然后降低。增加盐度会降低PHCZs在PP、PE,PVC微塑料上的吸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三种微塑料都可以充当水生环境中PHCZs的载体,这使海洋生态系统处于更高的风险中。(2)解吸附实验。实验表明化学转移是双相的和可逆的,在数小时内迅速交换,然后缓慢转移数周至数月。结果表明,0.15mm微塑料的生物利用度高于5mm微塑料。脊椎动物胃液中PVC解吸的卤代咔唑的量少于无脊椎动物,表明不同的生理条件会对解吸实验产生影响,然而对PP没有很大影响,说明消化液条件对不同的微塑料影响不同。当存在食物时,由于竞争作用而抑制了PP的解吸,而PVC的解吸量升高。清洁的微塑料在受污染的胃系统中具有清洁作用,能够从胃液中的食物中提取卤代咔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