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证明颈椎失稳人群在韦氏调衡手法治疗前后颈部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的差别,初步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韦氏调衡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疗效的判定和可行性,进而为韦氏调衡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的效果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颈椎失稳志愿者15名,其中男7名,女8名,年龄在23-52岁,平均34岁.治疗方法为韦氏调衡手法,患者每周进行一次手法治疗,相邻两次治疗之间间隔六天,4次治疗为一个疗程.检查设备选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机,采用ZOOM模式,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MRI和MRI-DTI扫描,采用EPI序列进行颈部肌群成像,对每一位受检者均选取肌腹中心进行测量,以减少伪影的影响.在测量数据时所选ROI大小及位置尽可能一致.由同一操作者分别测量不同功能组的两侧胸锁乳突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夹肌在C4水平肌腹的ADC值和FA值,每个部位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FA值和ADC值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 NDI 评分的差异,以 P<0.05 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极显著特征.以及DTI各参数与NDI评分在治疗前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所有志愿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NDI评分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均行韦氏调衡手法治疗 4 次,并得出 NDI 评分值及测量出 FA值和ADC值.颈椎失稳人群颈部肌肉弥散张量值治疗后较治疗前: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的 FA值明显升高,ADC 值明显降低,前后对比表明,在P<0.01情况下,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NDI观察指标评分比较,经t检验分析,t=-4.165,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总体疗效良好(93.3%),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1、颈椎失稳人群颈部肌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治疗后较治疗前: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的FA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降低.颈椎失稳人群中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治疗后水分子弥散能力较治疗前受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颈椎失稳人群ND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减低,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前改善;3、颈椎失稳人群治疗前后NDI评分平均值与DTI参数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表明:两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的FA值与NDI评分值呈负相关,两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的ADC值与NDI评分呈正相关.4、采用韦氏调衡法治疗颈椎失稳症的患者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肌肉组织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临床价值和广阔的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