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又是我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他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商业部门。在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水平极低。而现代工商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收入大大高于传统农业部门,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一方面会提高这部分转移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会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随着积累的增加,现代工业部门就有能力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这种互动关系造成的良性循环,会促使整个经济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渡到刘易斯所说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偏枯的“三农”问题。最近10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分地区甚至呈恶化趋向,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即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如国内的宏观协调和组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业内部转移和农村内部转移等,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本文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为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好理论铺垫,重点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演进、特征与经济影响,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在第二章。第二部分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在第三章。第三部分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入障碍”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在第四章。第四部分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这一部分内容体现在第五章和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