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区域作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及政府组织重要活动单元的回归趋势逐渐明晰。随着区域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和多种地方组织、非政府力量的日渐成长,重新关注区域问题并积极开展区域规划行为方式的变革已经为世界性的潮流。在这其中,长期致力于区域功能整合、政治灵活性和制度机制创新的新区域主义,已成为引领区域规划革新发展的主流理论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区域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显然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单纯依赖控制和命令手段为主、以国家权力机构纵向分配资源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意义上的区域规划,新时期的区域规划的功能目标在于,通过多主体的协调合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磨合平衡和各种利益集团(政府、部门、社团、企业等)的全纳性参与,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各种利益冲突平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的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并逐渐成为国家基本战略方针以后,近十多年来区域规划议题一直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所关注。但是,面对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功能的更加突显、区域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化,以及研究和实施区域规划的必要性有增无减的情形下,就目前的研究和实施情况而言,虽然就区域规划的重要性、编制和实施方式等已有较多共识和若干新的见解,但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的本质内涵、功能作用与实施要点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分歧。特别是,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两大作用机制结合的前提下,对区域规划实施机制的创新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相关理论支持。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新一轮区域规划逐步成为当代中国政府的重要议程,并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此,如何重新审视和改造区域规划传统的理论方法,加快促进形成和组织实施新时期的新概念区域规划以应对环境变化的新要求,是一项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论文认为,我国区域规划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绝非只是简单地恢复以前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区域规划必须通过观念更新、理论突破、机制创新以适应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市场经济机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发展目标的挑战和需要。据此,我国现阶段区域规划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本论文采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范式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分析方法,以“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我国区域规划实现转型的策略途径,以此提出了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的初步理论框架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推进实施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内容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分析,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中,第一章主要分析和总结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二章分析和阐明了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功能作用;第三章探讨和论述了演化视角下主要的区域规划相关理论。2)第二部分为理论探索研究,包括第四章(新区域主义的研究范式)和第五章(我国区域规划的转型研究)。其中,第四章重点探讨和阐释了新区域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核心论点、理论优势及其局限;第五章主要分析和论证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和挑战、国外发达国家区域规划实践与经验、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现实意义、目标与思路和实现机制。3)第三部分是基本理论框架构想,即第六章。重点研究和探索了合理构建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功能作用、理念体系、基本内涵和新概念区域规划的主要实施机制等。重点提出了新概念区域规划具有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区域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功能作用,并阐明了新概念区域规划中的科学发展、主体功能区与空间治理三大理念,也即由区域观、政策观、协调观、生态观及伦理观组成的基本内涵以及互动机制、网络机制和组织机制的主要实施机制。4)第四部分为案例研究,即第七章。主要以长三角地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动因、进程分析为基础,对长三角地区(我国跨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区)区域规划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探讨。包括: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现实意义、主要目标与作用预判、跨行政区区域规划协调的国际经验和新概念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构想。5)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思考,即第八章。主要在上述章节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反思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相关问题。本论文认为,新区域主义综合了治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的有益思想,形成了多种涵义的区域空间、多层治理的决策方式、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与多重价值目标综合平衡的理论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提供了全面理解区域规划功能、属性和特征的新视角,也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思路和方向目标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据此,本论文在全面探索和构建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三大重要功能作用。其核心是科学发展观、主体功能区和空间治理理念;其基本内涵体现在区域观、政策观、协调观、生态观和伦理观等方面;其主要实施机制是多主体参与的互动机制、网络机制和组织机制。归纳而言,本论文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区域规划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区域主义视野下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目标和策略途径,构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概念区域规划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创新之处是:1)理论创新方面,结合对国内外区域规划基础理论的总结,主要采用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范式作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的若干主要问题和国外发达国家区域规划实践与经验,阐释了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现实意义、目标思路和策略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构想。2)技术创新方面,综合采用资料检索、存储整理、数据建库、案例研究、理论构建、实证分析的研究技术路线,重点对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进行理论研究。3)方法创新方面,吸取了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新近理论成果,通过合理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构建、国际比较与归纳演绎等方法,基于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分析视角,阐释和论证了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理念体系、基本内涵和主要实施机制。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核心论点、理论优势及其局限的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规划的转型策略与途径,在构建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能对相关学科建设和实践创新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