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举制度是宋代选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科举制度相辅相成,构成了牵动宋代选官体制发展的两架马车,使宋代选官制度得以正常运行。此项制度的实施涉及升改官员众多,影响面广,倍受朝廷内外重视,成为宋代一项举足轻重的选官制度。荐举制度虽起源甚早,但随着政治体制的演进、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不同于前朝的因素,开后世将荐举纳入铨选的先河。宋代在继承唐代荐举制度的基础上,有诸多创新,形成了中国荐举制度发展史上最为完备的制度。与前朝后代相比,宋代荐举制度独具特色。首先,在“举士”与“选官”日益分途的背景下,宋代将荐举完全纳入铨选体制;其次,荐举由士人入官的充分条件,演化成官员晋升的必要条件;第三,宋代荐举制度在继承唐制的基础上,完成了从义务到权力的过渡;第四,宋代荐举制度体系完备,明显具有程式化、资格化等特征。宋代荐举制度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制度。规则的繁冗、僵化和制约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施行过程中举主滥荐、乱荐,被举人奔竞钻营的诸多弊病,且愈演愈烈,成为困扰统治者的一桩心病。对于不愿或不能进行媚上求荐的低级官员而言,阻塞了其升迁之路,引发了生活上的窘迫和精神上的苦闷。淹滞之叹成为宋代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导致了围绕荐举之弊的争论不绝于耳,成为宋朝士大夫热议的话题。选人改官与荐举差遣是宋代荐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沿着选人改官和荐举差遣两条主线动态考察宋代荐举制度,并从与荐举相关的重要职官入手,对荐举制度的规定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对宋代荐举制度的全面把握。前人虽对宋代荐举制度表现出的弊病有过相应的研究,但分析尚有不充分之处。通过对宋代荐举制度深入细致地钩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宋代荐举制度的弊端并非仅存于制度实施层面,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宋代荐举制度虽有规定完备、透明公开等表面优点,但总体上仍弊大于利。如荐举制度的重要性在宋代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使本应作为铨选补充的荐举制度在选官体制中的地位骤然提升,导致荐举权的膨胀,加之制约机制缺乏刚性,造成了宋代荐举制度在施行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另外,荐举制度形成了以举主为中心的政治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倾轧导致了宋代朋党之争史不绝书。其它朝代亦有朋党之争,唯有宋代与荐举制度联系较为紧密。这些都影响了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士风日下逐渐显化。关于荐举制度与宋代社会关系的研究是学界关注较少的领域,以此为探索荐举制度规律的视角,可以突破从制度到制度的研究局限,也是动态化制度史研究的初步尝试。总之,通过对前朝后代荐举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宋代正处于荐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制度的完备程度看,宋代荐举制度似乎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从制度设计的不周和运行的失控看,宋代荐举制度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失调,因此,其并非是一项完美的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