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儿童最常见的下肢畸形。对于年龄小于18个月的DDH患儿,通过手法复位将股骨头还纳髋臼窝,实现头臼同心圆复位,再利用石膏固定维持此正常的解剖关系的闭合复位,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关节软骨间接触压力(cartilage contact pressure,CCP)刺激可以调节正常的髋关节发育,过大的CCP会导致股骨头血供不足,进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因此,本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对DDH患儿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研究,且将不同测量指标下CCP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从全新的角度探究闭合复位的疗效和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闭合复位+内收肌切断手术治疗的DDH患儿的短期疗效,以及其术后产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将1例单侧DDH患儿的病例资料及MRI扫描数据,建立包含耻骨、坐骨、髂骨、Y形软骨、股骨等结构的髋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比在闭合复位过程中外展角度变化对股骨头及髋臼的应力集中区域差异的影响;探究不同状态下其疗效以及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随访147例DDH患儿,其AI、T?nnis分型以及IHDI分型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年龄在12-18个月、已独立行走、IHDI分型2-4型以及AI是后续行切开复位的危险因素,而之前行Pavlik吊带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年龄大于18个月、IHDI分型2-4型以及AI是术后产生AVN的危险因素,年龄小于18个月以及AI是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接受有限元3D重建的DDH患儿为女婴,就诊年龄16个月,右侧髋关节脱位。随着外展角度的增大,髋臼前方和后方受力更均匀,复位更稳定;但髋臼后方的受力明显增大,股骨头外侧的应力也会相应增加;外展角度的变化在闭合复位中与髋臼顶之间的作用力不明显。结论:闭合复位对于治疗6-18个月的IHDI分型Ⅲ型以下的DDH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年龄大于18个月、术前过大的AI及IHDI分型Ⅲ型及以上将会增加闭合复位失败和股骨头坏死的概率。Pavlik吊带治疗史是确保闭合复位效果的保护性因素。闭合复位过程中,外展角度的增大可以提高稳定性,但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的可能。髋臼的CCP围绕U型缺口成蝴蝶状分布,同时,髋臼前、后应力分布较多,而髋臼顶的应力则分布较少。闭合复位过程中随着外展角度的增加,髋臼的CCP分布越均匀,提示复位更稳定,但过大的外展角度(如80°)会使前方和后外方的髋臼内CCP明显增加,与之对应股骨头的前内侧和外侧的应力明显增加,这会增加对股骨头血管的压迫,可能与AVN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