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烈地震的发震断层通常会形成规模不等的地表破裂带,其附近区域的震害往往较重。国内外大量的震害调查表明,即使在断裂带的附近地区,地震动以及震害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结这一差异的特点,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工程抗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这次地震中,我国的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和仪器记录获取了大量的地震、地质和工程结构破坏的资料。本文在收集整理这些宝贵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断层的上盘效应、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和竖向地震动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1.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近断层效应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经行了评述。2.整理了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有关资料,通过对重灾区强震记录、强震台站信息和地震烈度调查资料的分析,给出了近断层的区域范围,计算给出了强震台站的断层距。这为研究近断层的地震动和震害特征奠定了基础。3.利用强震资料,研究了近断层上盘和下盘的地震动和震害特征,通过比较给出的地震动特征值,得出了汶川地震发震断层上盘的地震动强度明显高于下盘的结论。这一结论对城市规划和重要建筑的选址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把近断层地区分为破裂前方和后方并对此进行地震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断层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得到了破裂前方的地震动强度大于后方的结论。5.研究了近断层的竖向地震动特征,通过比较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得到了近断层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比值平均意义上高于2/3,这对近断层结构抗震设计参数的取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有限区域内利用有限数据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所得结论仅供参考。科学就是探索,探索常伴随着失误,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