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外贸政策和招商引资战略。以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通过引进外资不仅可以弥补资金短缺、开拓国际市场等对所在地区GDP的增长提供直接支持,还能通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国外的创新思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等,从而间接促进本地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是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依靠要素积累而不是技术水平提高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如何保持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体现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克鲁格曼认为中国过低的全要素生产率不足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利用外资的要求逐步提高,更加重视FDI的质量,重视其在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中的作用。因此探讨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基本都是将FDI看作一种同质资本,很少考虑到FDI的异质性问题。现实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规模的、不同技术含量的FDI等都可能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等存在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吸收利用的FDI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区别,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自然不同。因此本文尝试将外资异质这一因素纳入到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分析其对东、中、西部不同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一是运用基于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运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检验了异质性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分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FDI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首先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学者探究FDI和全要素生产率相互关系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结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异质性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从外资利用规模、区域分布和来源地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利用FDI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在对历年东中西部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上运用DEA-Malmquist测算。在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择投资规模、来源国、技术含量这三个角度对FDI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静态面板对东中西部19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在全国层面利用系统GMM动态面板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不同特征的FDI对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来自欧美的外资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对中、西部地区有正向效应不显著。来自亚洲的外资有显著的负效应;外资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且系数较大。折合成技术权重的FDI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利用FDI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如继续扩大吸收和利用FDI、调整FDI来源地结构、引导不同特征FDI流入不同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