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氧化锌颗粒是重要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和工艺,对其结构、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氧化锌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我们知道,目前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制备方法很多,但现有各种制备方法通常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粒径与均匀性难以控制、产品纯度低的缺点,很难达到光、电应用所需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纯度高、粒度可控且均匀性好、生产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的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制备方法。为此,本文发明了一种利用金属锌与双氧水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溶胶,再通过喷雾热解以及热处理生成粒径可控的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湿化学方法,因为无需添加沉淀剂因而产品纯度很高。 本文比较系统地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利用XRD分析了影响氧化锌颗粒粒径的因素,包括金属锌与双氧水反应时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溶液PH以及产物的热处理温度。实验结果发现,热处理温度对粒径的影响最大,热处理温度从200℃升高到600℃时,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从5nm增大到25nm,因此在本论文发明的方法中,纳米颗粒粒径可以通过控制热处理温度来控制。通过FTIR和Raman光谱研究了纳米氧化锌颗粒的中原子的键合形态,实验发现E1声子频率随着粒径减小出现较大的蓝移,而E2声子频率只有在粒径较小时才出现较明显的红移,分析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内部可能存在应力。利用AFM、SEM和SAXS对氧化锌的形貌进行了表征,AFM和SEM照片显示氧化锌形貌为球形颗粒,SAXS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颗粒没有明锐的相界面,其质量分形维数为1.9。 纳米氧化锌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成功获得纯度高、粒径可控的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光、电、气敏性质。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研究了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经过分析发现,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光学禁带宽度一方面由于量子约束效
其他文献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SPEs)是自19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倍受瞩目的新型功能材料,在高能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选择适当的载流离
<正>在经历了近十年高速发展却未能降低运输成本的背景下,我国公路物流业正通过平台整合、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行业集中、效率提升的新途径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
<正>媒体融合发展后,新媒体以全新内容形式全方位地拓展传统媒体法治节目的内涵,内容、渠道和形式都更为丰富多彩,更符合不同受众群体的欣赏兴趣和欣赏习惯,也更利于法治节目
<正>解决传统物流资源零散、交易环节闭塞、信息集聚度不高的"孤岛"问题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8月23日上午,传化成都公路港物流信息交易系统成功接入达州公路
依据大量的文献调研,作者对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应用、制备方法和发展前景加以概述。本工作旨在用液相化学合成方法发展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借助多种便于控制、简单易行的
微胶囊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纺织、粘合剂及农业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胶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层层自组装的聚电解质中空微胶囊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一大批对当地乃至整个中国西北地区都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家族。这些少数民族家族长时期生存繁衍在西北地区,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微电子、通讯等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一维纳米材料的迅速崛起。探索易于实现的制备方法,创造新材料体系,发现更多的特异功能,对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互动性的运用,提高了设计与受众的沟通,实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视觉符号的互动性,实现了设计不再是一元的、单方向的传达,促进了设计多维
制备微观结构可控的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材料的性质及用途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也取决于其微观结构。本论文以铁基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为主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