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以红松为单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和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森林相比,以其建群种独特、物种多样性丰富及含有较多的亚热带成分而著称,但是在近代以来,由于人口种群的增长,采伐和垦荒活动的频繁,阔叶红松林几乎全部受到过人为干扰。干扰事件可以改变植物的竞争和适应能力,进而对森林的演替方向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甚至改变恢复的最终状态。因此,对择伐后红松林恢复状态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择伐37年后的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与原始林主要组成树种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竞争指数的差异,揭示择伐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种群发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预测。同时对择伐林与原始林主要组成树种的年轮和树高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择伐对主要树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外,择伐区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均发生了极显著变化(P<0.01),说明择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种群发展的趋势。择伐对主要组成树种的竞争指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枫桦(Betula costata)的竞争指数增幅最大(7.98),红松的增幅最小(0.52),主要组成树种中只有冷杉(Abies nephrolepis)的竞争指数呈负增长(-1.08);主要组成树种竞争指数的变化与耐荫性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8821,P<0.01)。树种的种内竞争强度与聚集强度、不同树种的数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择伐区内枫桦、紫椴(Tilia amurensis)的聚集强度最大,种内竞争强度远大于种间竞争,有利于树种之间的共存。择伐降低了红松对其伴生树种的竞争,而阳性树种(枫桦、紫椴)对其它树种的竞争有所上升。在择伐37年后,红松的竞争压力变化不大,有利于红松保持稳定的生长和繁殖;由于种内竞争剧烈,枫桦、紫椴的优势度将会有所下降;冷杉的竞争压力有所减小,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恢复。择伐显著促进了主要树种的径向生长(P<0.01),但生长增加量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反应的强弱与耐荫性有关(r=-0.79,P<0.01),因择伐所导致的生长加速会持续26-29年。择伐显著减小了主要树种的树高-胸径比(P<0.01),即同等胸径时择伐林的树木较矮,因此在计算择伐林蓄积量时应对树高进行实测。径向生长率与树高、胸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原始林:r=0.65*,r=0.58*;择伐林:r=0.53*,r=0.48*),择伐林内每一树高级的径向生长率均高于原始林,其中树高级在10m以下的树木差异最大(0.69),说明择伐有利于林下树木的生长。择伐显著增加了DBH<40cm树木的径向生长率,其中胸径在20-40cm之间的树木有较大的伐后生长率,应予以保护和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