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和地下水开采过度的双重胁迫,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已完成6.73×104hm2农田由管灌转为浅埋滴灌的工程建设和改造,完善浅埋滴灌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研究浅埋滴灌技术综合效应,为其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试验以“京科968”为试材,开展了春玉米灌溉制度试验,设置浅埋滴灌[SCDI-ck(3000m3·hm-2),SCDI-1、SCDI-2和SCDI-3灌水量分别为SCD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和地下水开采过度的双重胁迫,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已完成6.73×104hm2农田由管灌转为浅埋滴灌的工程建设和改造,完善浅埋滴灌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研究浅埋滴灌技术综合效应,为其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试验以“京科968”为试材,开展了春玉米灌溉制度试验,设置浅埋滴灌[SCDI-ck(3000m3·hm-2),SCDI-1、SCDI-2和SCDI-3灌水量分别为SCDI-ck的80%、65%和50%]和管灌[SI-ck(3750m3·hm-2),SI-1、SI-2和SI-3灌水量均为2700 m3·hm-2,依次在吐丝-灌浆期、抽雄-吐丝期、拔节期进行控水处理,并增设SI-0处理,仅在播种时灌水],分析了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春玉米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灌溉制度。根据科尔沁区实地调研和地下水监测数据,以常规管灌作为对照,从节水、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对浅埋滴灌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生育期的推进,春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干物质积累量则呈递增趋势。浅埋滴灌方式下,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CDI-ck>SCDI-1>SCDI-2>SCDI-3;除拔节期外,浅埋滴灌中SCDI-ck和SCDI-1处理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管灌各处理。管灌方式下,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基本相同,SI-ck和SI-1处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SI-0和SI-3处理较低。(2)玉米在拔节期和吐丝-灌浆期的作物耗水量较大。浅埋滴灌方式下,玉米耗水量随灌溉定额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SCDI-ck>SCDI-1>SCDI-2>SCDI-3;管灌方式下,玉米各生育阶段耗水量与灌溉控水密切相关,SI-ck处理的耗水量处于较高水平,而SI-0处理耗水量始终较低。除SCDI-ck和SI-0处理外,2019年浅埋滴灌处理的玉米总耗水量低于管灌处理。(3)浅埋滴灌方式下,玉米青贮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灌溉定额呈正相关关系,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则为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WUE)无明显规律。SCDI-ck处理产量最高,WUE和IWUE最低,SCDI-3处理的IWUE最高,但减产严重,而SCDI-1处理减产最少且WUE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SCDI-1处理可作为浅埋滴灌最优处理。管灌方式下,与SI-ck处理相比,仅SI-1处理增产,其余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SI-0处理的WUE和IWUE最高,而SI-ck处理最低;仅有SI-0处理IWUE和WUE高于SI-1处理,但其减产严重,在本试验条件下,SI-1处理可作为管灌最优处理。(4)浅埋滴灌最优处理SCDI-1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管灌最优处理SI-1,因此,SCDI-1为最佳灌溉制度,即在浅埋滴灌方式下,灌溉定额为2400m3·hm-2,灌水9次。(5)2018年浅埋滴灌比管灌节水41.83%,增产32.60%;2019年节水37.66%,增产28.63%,2018~2019年共计节水2.34×108m3,增产3.28×108kg,且浅埋滴灌灌溉水利用效率比管灌提高1倍以上。2018年和2019年实施浅埋滴灌工程的玉米净收益较管灌分别提高了51.96%和49.88%,且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17%和22.65%。(6)浅埋滴灌能够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玉米的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和2019年浅埋滴灌的综合效益均高于管灌,其综合效益分别为0.263和0.232,分别为管灌的1.57倍和1.53倍。(7)科尔沁区地下水埋深自西南和东北两侧向中间区域逐渐增大,在中部形成一个明显的漏斗区。实施浅埋滴灌工程后,玉米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由0.36m·a-1下降至0.24m·a-1,减缓了地下水埋深的下降速率,部分地区出现地下水位回升,并且降低了地下水埋深<10m的区域面积的减小速率和埋深≥10m的区域面积的增加速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了发展乡村经济,实现“美丽中国,特色新农村”的目标,国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乡村进行旅游、文化、产业等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其战略重点。乡村旅游中的红色旅游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红色旅游是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论文以雅安市天全县红军村为例,以其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景观设计。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对国计民生尤为重要。决定其产量高低的三要素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千粒重主要与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型指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用EMS诱变籼稻品种宜香1B,获得了一份可稳定遗传的水稻粒型、穗粒数突变体,暂命名为dxs(da xi sui)。通过与粳稻品种KTK和籼稻品种宜香1B杂交,我们构建了作图群体和测序群体,通过图位克隆结合Mutmap重测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碳材料被应用于各方各面。作为碳材料的一种,碳纳米材料因其在光学、化学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异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在光学生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中,碳纳米粒子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传感应用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碳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质,本文结合碳纳米粒子及金属纳米粒子设计了三种生物光学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探究,建立了针对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针对未来乡村发展,提出生产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美化乡村外表,而是要深入乡村各层面,提高乡村生产价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生活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迎来新的生机,因此,合理进行乡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达州市通川区是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先导区,磐石镇又是通川区未来发展核心,因此,本文以通川区磐石
伴随近海养殖农业的发展,养殖区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致病弧菌是影响近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以监控致病弧菌对近海养殖农业健康状况影响的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成为热点问题。实验以栉孔扇贝为指示生物,选取了扇贝免疫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量等为生物标记物,研究了三个温度(13℃,19℃,25℃)条件下,不同哈维弧菌浓度(104cfu/mL、106cfu/mL、108cfu/mL)
飞秒激光的快速发展给材料加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在高能流密度下,飞秒激光的烧蚀质量可能遭到破坏,带来如冠状重熔物、高温粉尘污染与损伤等,并且由于饱和效应以及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存在,烧蚀效率随能流密度增大也逐渐降低。近年来,高重复频率的飞秒激光脉冲序列有望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光系统或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现象存在很大的分歧,尚且没有系统的研究报导。为了提高高能流密度飞秒激光的烧蚀质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保肝、调节免疫等作用。浙江磐安、安徽亳州和四川中江为我国药用芍药的主要栽培地。四川栽培药用芍药(川芍药)品质极佳,但只开花不结实,只能进行无性繁殖,长期单一的无性繁殖方式,再加上长期只种不选,导致群体混杂,种性退化严重,亟待进行提纯复壮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我国特有植物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能特异性抑制拓扑异构酶I活性而发挥抗癌作用。因喜树碱的生物合成中间体结构复杂,含量低,难于监测,其下游途径尚未明晰。因此本文旨在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喜树花、果、茎、叶的代谢产物轮廓,结合自建植物波谱数据库比对以及代谢物质谱裂解规律,挖掘和鉴别CPT生物合成中间体
随着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探测、原子光钟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极低频率噪声、极高相干性等特点的超窄线宽稳频激光作为关键光源成为了研究热点。在重力势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研究中,都需要窄线宽激光具有可搬运的性能。可搬运窄线宽稳频激光的研究重点是对其核心部件光学参考腔的固定与支撑方式的设计,避免它在搬运时发生移动或倾倒,同时还要保证其腔长对振动不敏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计算,设计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腔体结构与固定
本试验为探究不同前作和稻草覆盖方式对川芎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设置大豆前作(S-CX)、水稻前作(R-CX)、川芎前作(CX-CX)3种前作类型为主处理,每种前作类型下设置不盖对照组(不进行稻草覆盖,CK)、半盖组(只用稻草覆盖苓子行,SC)、全盖组(用稻草覆盖整块厢面,FC)3个副处理。田间试验在彭州市敖平镇川芎基地进行。结果表明:(1)在川芎的整个生育期,S-CX、R-CX和CX-CX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