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藤为防己科(Menispermaceae)天仙藤属植物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干燥藤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以及越南、柬埔寨、缅甸。其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而且能够防治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妇科炎症,外科感染,菌痢,肠炎,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内酯等[9,11]。近年来,由于中药黄藤资源日益匮乏,其化学成分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药理作用则侧重于黄藤素的抗炎、抑菌上,而对于其他活性组分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组分交叉配伍法研究黄藤的COX-2活性抑制作用,在明确其抗炎活性的基础上,对其有效组分进行研究,形成优于单一组分的有效活性组分,旨在为中医药配伍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黄藤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硅胶柱层析,经TLC薄层层析检测合并后得到60个组分,采用间隔取样,取30个组分进行了COX-2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根据所测得的荧光值计算其抑制率,进而计算其IC50值判断组分对COX-2的抑制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黄藤组分中有21个组分对COX-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考虑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效果较好的单体化合物。组分交叉配伍后和单一组分对比发现,各组分的活性均没有单一组分的活性好,仅组分3+57、组分5+55和组分11+49可以增强其中单一组分的活性,故考虑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藤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ODS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手段,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个,通过其理化性质、紫外、红外、质谱、以及核磁等方法,鉴定其结构:corydeamine(1)、syringalsucammide(2)、黄藤素(palmatine,3)、药根碱(jatrorrhizine,4)、伪非洲防己碱(pseudocolumbamine,5)、calonysterone(6)、旌节花甾酮A(stachysterone B,7)、旌节花甾酮B(stachysterone B,8)、rubrosterone(9)、14α,15α-epoxy-14,15-dihydrostachysterone B(10)、去氧黄藤苦素(fibleucin,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棕榈酸(palmitic acid,13)、葫芦巴碱(trigonelline,14)、异香草醛(isovanillin,15)、胡萝卜苷(daucosterol,16)、豆甾醇(stigmasterol,17)。其中发现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还有5个化合物(6-10、14)首次从该属进行分离。此外,还对部分化合物使用UPLC进行了指认,以上结果为黄藤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下获得了黄藤乙醇提取液的总离子流图,通过UNIFI软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天仙藤属的化合物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其准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峰的精确质量信息,初步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然后根据参考文献,参考化合物的裂解规律进行快速鉴定,但由于黄藤中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为质谱解析带来很大的困难,仅从黄藤中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本文利用Auto Dock Vina对从黄藤中分离得到的15个化合物进行COX-2蛋白的分子对接,发现其对接结果都小于-5 kcal/mo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后续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黄藤中分离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COX-2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对COX-2的抑制活性无明显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