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面一大气间通量信息的研究工作中,足迹(footprint)与足迹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地面通量观测的两种测量技术,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LAS)可以直接测量地面和大气之间的通量信息。应用足迹分析则可以更好地解读其测量的通量信息,定量地分析观测信息与地面状况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涡动相关仪和LAS的观测数据与常规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解析足迹模型,对三个观测站点的涡动相关仪和LAS的通量空间代表性进行了估算。主要结论如下:
模型对比分析:对两种解析足迹模型(FSAM模型和PKUAPE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下,两模型计算出来的通量贡献最大点比较一致。在稳定大气层结下,FSAM计算出的通量贡献最大点离观测点的距离要大于PKUAPE模型。FSAM模型对输入参数要求较高,这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敏感性分析:分别对PKUAPE模型和PKULAS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对风向、莫宁-奥布霍夫长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观测高度/有效高度等因子比较敏感。
通量源区的时空变化分析:
(1)对于涡动相关仪的通量源区,白天的源区要明显小于夜间的,这主要是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2)2002年小汤山涡动相关仪通量源区南北长约545米,东西宽约620米。而LAS通量源区大致分布在南北长925米,东西宽510米的范围内。裸地为涡动相关仪和LAS主要通量信息来源。2005年千烟洲涡动相关仪通量源区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210米。LAS通量源区大致分布在南北长570米、东西宽260米的范围内。水稻/稻梗地是主要的通量贡献源。
(3)2004年小汤山实验北面涡动相关仪源区南北长约410米,东西宽约330米。南面涡动相关仪源区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310米。北面区域主要的通量贡献源是杂草地(6月15日前)/裸地(6月15日后)和小树苗。在南面区域,裸地/玉米地为主要的通量来源。LAS通量源区大致分布在南北长750米,东西宽380米的范围内。北面的荒草地/裸地和南面的裸地/玉米地为LAS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2005年小汤山北面涡动相关仪源区南北长约470米,东西宽约365米。南面涡动相关仪源区南北长约460米,东西宽约360米。北面喇叭花地和荒地、南面裸地和麦田的为涡动相关仪的主要通量源。LAS通量源区大致分布在南北长710米,东西宽560米的范围内。裸地和荒地为LAS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
(4)密云站涡动相关仪的源区白天主要分布在仪器的西南与南面,而夜间则在东北与北面。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为西南一东北向分布。涡动相关仪各月源区形状不同,但大致分布在南北长1000m、东西宽850m的范围内,而LAS各月源区为西南一东北向分布,长约2060m,最宽处约为620m。对涡动相关仪通量有贡献的下垫面主要为园地(67%)和耕地(19%)。其中园地的通量贡献比例在夏秋季比较大,冬春季稍小,而耕地则相反。大孔径闪烁仪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为园地、耕地和居民地,通量贡献比例分别为49%,28%和11%。其中园地和耕地通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与涡动相关仪一致,但没有涡动相关仪的变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