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6年开始,定向增发逐渐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首要融资方式,且在过去几年里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开始掘金定向增发市场,逐步成为参与定向增发的主力。虽然定向增发在过去几年里创造了良好的收益,但是却并非所有定向增发项目都盈利,具体到单个增发项目收益差别非常大,且破发风险时刻存在,风险不容小觑。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尝试通过一定的选股策略,进行定向增发项目的优选,并通过相应的私募基金产品实现,以获得更高和更稳定的收益,在为投资人获取良好的回报的同时,自己也因此能做大资产管理规模,获取稳定丰厚的管理费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论文首先选取2006年到2014年实施且2015年6月30日前流通的805个定向增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了参与定向增发相比较沪深300指数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建议私募基金可积极参与定向增发。接下来,论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并且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总结,从理论上分析,假设应该采用优选收购资产类项目、优先有大股东(含关联股东)参与的项目,坚持高折价率,优先增发比例高的项目,优选小规模公司、沪深300的市净率较低时介入的选股方法。为此,论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2006年到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沪深300市净率、折价率、增发比例四个因素和定向增发收益显著相关。于是论文提出的量化选股标准为:(1)、沪深300市净率低于2.54时才参与;(2)、定增项目的折价率要高于0.21;(3)、定增项目的增发比例要高于0.13;(4)、定增项目的公司资产的自然对数要小于3.17。同时本文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6月30日的样本外数据检验了该选股标准,结果证明该选股标准有效。再接下来,论文在总结了目前市场上四类主要的定向增发私募产品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先以增强资金形式垫资参与定向增发,后期再募集资金替换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有资金的定向增发项目池的产品结构。最后,论文运用以上的选股标准和产品结构,模拟了私募基金产品的在2013年6月30日到2014年6月30日参与定向增发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运用上述选股标准和产品结构的私募基金产品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