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体用”思维与“中国文学”发现自身的方式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西学东渐”以迄“五四”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发现、建构自身到不断调适、重构自身的历程。这一历程呈现出了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所谓“再中国化”意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呈现的“回到‘中国’”趋势:一是重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努力;二是贯通古今、对亘古及今的“中国文学”重新整体化、历史化的研究趋势;三是文学研究中对中国本土学术思维和方法的研究和提倡、回归,四是文学创作层面作家对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借鉴、接续和回归。这一从“去中国化”到“回到‘中国’”的转向本身暗含了解决中国文学研究中诸多难题的答案,即超越中西对立的文化立场,坚持“体用不二”的学术方法,以绵延至今且不断向未来延伸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为“体”,以“旧学”(“中学”)和“新学”(“西学”)传统为“用”,在多元共生的全球文化语境中建构“中国文学”的“新体大用”。因此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新发现、阐释和运用中国传统“体用”思维和学术方法,就成为建构和开创“中国文学”当下和未来新的可能性的有效路径之一。“体用”思维和学术方法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不断调适、重构自身的进程。它萌芽并形成于先秦时期,在魏晋玄学中基本上成熟和定型,此后中国文化的每一次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碰撞都受到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周易》关于“道”与“器”、“本”与“末”、“藏”与“显”等话语的讨论中,可以发现“体用”思维的原初形态、辩证逻辑、认知和表达策略以及方法论启迪。
其他文献
基于离散数学原理,建立了渐开线齿轮磨损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开发了计算齿面动态磨损的软件,可计算与几何形状有关的齿轮参数和所经历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新角度解决了齿轮抗磨
本文以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唯美主义元素及其体现的作者那标新立异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他的文学观可以概括为:艺术至上的文学观、为
深部矿井巷道开挖后,在矿山压力、底板水压或瓦斯压力等作用下,底板短时间内发生急速鼓起的现象,被称为急速底臌现象。结合赵固一矿开拓巷道多次发生急速底臌的实际情况,描述
在一篇新闻中,新闻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概括新闻的中心思想,是受众的“读报向导”,因而研究新闻标题具有必要性。尤其“读题时代”的到来,更使新闻标题研究势在必行。今天,言简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短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课题中的“短语教学”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把短语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让学生在学习时整存整放,在应
本文利用仿真的手段 ,对某型发动机风扇离合器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仿真结果对发动机动态测功结果进行了修正 ,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of a c
本研究以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湘农油571)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土培和溶液培养试验,分析了硫肥对外源施硒条件下土壤硒赋存形态和硒价态变化的影响,旨在揭示硫调控油菜硒吸收的
该文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模型的变换型软件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把数据抽象的思想提高到语言抽象层次;把一类专用软件的规范抽象为语言的规范;把这类软件的实现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诗歌作品,它们不仅是研究诗歌起源、创作手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其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也成为研究上古文明的重要文献典
本文以中华书局本《白虎通疏证》为研究对象,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补校工作。第一部分介绍了《白虎通》产生的背景、流传情况,以及清代《白虎通疏证》的撰写。第二部分介绍了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