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的政府学习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作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重要主体的地方政府是一种具有追求一般利益偏好,又具有特殊利益的行为主体。同时,它与其民众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约束,西方学者称之为政府一公众合约,政府的合法性就是这种合约的结果,政府的合法性源于政府对政府-公众合约的履约绩效。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或提升其合法性,以赢得民众的更大支持,必定会运用各种资源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但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且民众可以运用“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所以,地方政府在对资源的争夺中必然展开竞争。因此,地方政府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制度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各地方政府为了占领市场、抢夺资源、吸引人才或者地方政府领导为了获取最优政绩,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性制度,以保护本地资源和人才、市场,并且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政府的效率,从而提高政府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制度创新作为主要手段,政府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竞争中的地方政府的学习行为对政府制度创新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竞争力。因此,本文试图对竞争中的地方政府的学习行为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弄清处于竞争压力之下的政府学习的内容、方式以及它对地方政府竞争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在此分析的基础提出笔者对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的一个设想一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   处于竞争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学习与平时的政府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学习内容是由竞争的内容所决定的,随着竞争的逐步深化和展开,政府的学习内容也随着竞争过程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模仿和内省进行学习。地方政府在竞争中的学习对其本身和竞争中的双方或多方都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对地方政府本身来说,竞争中的学习使其对制度的尝试性创新的意愿加强,并减少其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对竞争中的双方或多方政府来说,学习使他们的目标趋同及对目标知识的选择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这种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个国家内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知识歧义和协调成本。政府学习对地方政府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对其制度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模仿式的学习和内省式的学习对其造成的影响又是十分不同的。既然政府学习在政府间竞争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构建的学习型政府组织应该能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竞争力,根据学习组织理论,可以通过完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动力机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法来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
其他文献
接举报———迅速查处1998年12月14日早上刚一上班,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化局所有人员便接到区纪委、监察局的通知:要临时开个会议。从局长到司机全部六人陆续到齐后,旋即被区纪委、监察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当前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公平与效率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势之下显得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的
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世情、国情发生着深刻变化,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海关五支基本力量之一的审单作业,是海关审核进出口报关单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以及实施正面通关监管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海关执法统一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力量,是履行海关把关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审单工作在海关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合并组建成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归入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下,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镇,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47亿,十多年来翻了一番,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
2008年中国出让土地面积达16.31万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到总面积的47.5%,已经超过了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总和。因此针对工业用地制定的制度,对中国整体土地市场的管理,影响是巨
形象是“形”和“像”的统一。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和对外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需求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主要取决于国家行为,并通过国际传播来形成。国家形象在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公务员培训计划》的要求,建立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高效能政府和创新型政府至关重要。近年来,上海市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是政府实施对策的价值取向。中国政府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
后世博时代,常态化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然而,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进程中,即使是志愿服务最理想的扎根环境——社区,也存在志愿者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