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者认知度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逐渐延长,会出现老龄化问题,老龄化促使养老成为整个国家、社会重要的问题。养老保险是为保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应运而生的。国家以及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了解决劳动者在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后,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在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中养老保险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我国,自从建党以来就比较重视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改革经历了由统到分、由分到统,再由统到分三个阶段的改革,基本上实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特别是2000年以后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为养老保险的更加完善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但是,纵观全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其他组织或部门,无论年龄大小或者是受教育水平高低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者认知度在整体上是不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该制度的有效顺利运行。与制度设计的目标相比,其应有的实践效应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深入探究个种原因,找出影响我国参保者认知度的具体因素,理清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提升参保者的认知度,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简要介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和认知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者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者认知度整体上是不高的。其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参保者的认知度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阶段,其了解度不足,后期的认可度相对的就低了。对于认知来说,可简单分为知道、了解、认可三个层级,一般来说,对于一件事情了解深刻进而认可,才可以称之为认知度高,而我国养老保险参保者的认知度现阶段仅仅停留在”知晓”的阶段,可见,整体的认知水平是不高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整体认知水平低下的前提下,还存在认知度的地区差异、认知度的城乡差异、认知度的人群差异等。经过分析,发达地区参保者认知度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参保者高于农村、不同的人群中认知度会随着年龄、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依据认知规律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当前提升参保者认知度,应着重抓好提高参保者的知晓度、深化参保者的认可度、增强参保者的认知能力等几项工作。
其他文献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民事诉讼领域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视听技术的引进,视听资料亦随之诞生。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次将视听资料作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教育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必然产物。首先农村留守儿童是个庞大的
学位
学位
河北省的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区是泥石流高发区。 1995年起 ,以承德市为试区开展了泥石流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在治理中注重植物、工程措施的结合 ,推广应用了松柏固坡、截流沟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是一种保护存款的法律举措。为了提升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护存款安全、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以期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