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度,中小微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的根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作为国际性难题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我国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想要真正改变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靠的不仅仅是政策的扶持,而是一个与其风险收益相匹配的资本市场。对于众多中小微企业来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高门槛让他们望尘莫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的扩容与日趋成熟恰好填补了这一资本市场的空白,成为连接资本市场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桥梁,也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的金融改革,为我国的金融业孕育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中小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版崛起,作为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使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缓解融资困境。目前,新三板已成为各类中小金融企业抢滩的目的地,而这些挂牌的金融企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融资,是否真正发挥了其融资中介的作用却不得而知。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新三板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这三者结合,分析新三板挂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成为本文研究视角上的亮点。行文中首先回顾和梳理国内外著名文献,从效率理论、融资结构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三方面进行理论总结,并解析相关概念;然后进行现状剖析,着重理解扩容后的新三板发展融资现状以及挂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现状和问题;进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定量分析,选取截止2015年挂牌于新三板市场的90家中小金融机构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BCC模型建立融资效率评估模型,对新三板挂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全面地测度、评价,得出这类金融企业融资效率整体偏低;为了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实证第二步将DEA结果与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索各个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路径与程度,这是本文在研究方法和模型创建上的亮点。 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挂牌新三板的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效率普遍偏低有待提高。其中,企业治理结构、资本结构、融资成本与挂牌金融企业的融资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企业应考虑适度降低这些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企业成长性与挂牌金融企业融资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应在未来发展中提高这些指标;但企业规模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主要是由于这些新兴的中小金融机构摒弃了传统企业规模越大越好的观念,更加注重金融服务的创新及管理水平的改善。本文的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发挥微观主体能动性和发挥宏观环境推动性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