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的要求下,各个国家在追求发现实体真实、保护公民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对其程序权利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诉讼日益爆炸的今天,各国面临的问题就是诉讼拖延,因此很多国家把“促进诉讼”作为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基本目标和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规定了“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其在防止诉讼拖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作为对诉讼主体的程序调控机制,通过“失权”机能的释放,提高诉讼效率,从而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同时,在辩论主义向协同主义演变的思潮中,要求充分发挥当事人与法官的积极作用,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相互之间协同合作推进诉讼。因此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包括一般的诉讼促进义务和协力解明事实关系的义务,前者是在程序上当事人有不故意迟延诉讼的义务;后者是在实体的事实说明上当事人有积极阐明事实的义务。我国为防止从超职权、高效率但有损公正的职权主义走向法官过于消极、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而导致过分迟延的当事人主义,有必要加强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构建。因此本文借助对德国制度的探悉,试图为我国构建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给予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个案来研究建国初期的土改,考察时间范围为1950年7月~1951年3月。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来做毕业论文,是因为目前学术界对建国初期苏南土改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深入
《联邦党人文集》探讨的共和思想不仅促使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还奠定了随后美国政治模式的基本轮廓,也为人类共和思想的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后世思考自由与权威、个人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文章从理论、决策与实践三个层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