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腥草,原植物为三白草科蕺菜属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主要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镇痛、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过敏、抗辐射等作用。2001年,祝正银等在四川省峨眉山发现蕺菜属一新种峨眉蕺菜(Houttuynia emeiensis Z. Y. Zhu et S. L. Zhang),在当地俗称白侧耳根,也作鱼腥草药蔬兼用。 挥发油成分是鱼腥草的主要药效成分,其中包括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等。鱼腥草种质资源极为丰寓,但是,一直以来,对鱼腥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根据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所确定的两种不同化学型鱼腥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开展两种化学型鱼腥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动态研究。另外,本文还对不同时期鱼腥草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生理生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鱼腥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与光合日变化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对不同化学型鱼腥草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同一鱼腥草材料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尽一致,不同化学型鱼腥草同一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也存在明显差异。D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为Decanal、Dodecanal、Undecancal和1-Decanol等;地上茎中主要为Decanal、Dodecanal、Undecancal等;地下茎则以α-Pinene、β-Pinene、β-Myrcenc、1,13-Tetradecadien-3-one和2-Undecanone等为主。M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以β-Phellandrene、Decanal、Dodecanal、1-Decanol等成分为主;地上茎以β-Myrcene、β-Phellandrene、α-Pinen、β-Pinene和2-Undecanone等为主;地下茎则以2-Undecanone、1,13-Tetradecadien-3-one、β-Pinene、β-Phellandrene、α-Pinene、β-Myrcene和D-Limonene等为主要成分。说明两种不同化学型鱼腥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