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皮质切开术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牙颌畸形是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传统的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中,牙齿移动的速度一般为1mm/月,治疗错颌畸形的时间一般为两年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正畸牙齿移动的速度、缩短疗程,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们依据牙齿移动机理提出了一些快速移动牙齿的方法,如选择最佳矫治力和矫治时间、减缓牙周阻力、电磁场的局部刺激、药物局部或全身的应用等[3]。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人将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正畸治疗中,证实其能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推测可能是由于对牙槽骨皮质实施微小创伤后,刺激组织以一种短暂的、爆发性的局部软硬组织重建的方式进行重组和愈合,即局部加速现象造成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运用此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报道不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方法进行基础研究。我们引入两个细胞因子进行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及骨环境的基质中广泛存在,对参与骨新生和骨吸收的细胞均有重要作用[1];骨形成蛋白-2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其它细胞因子所无法比拟的,在硬组织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由于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代表性作用,由此根据二者的变化可以推测牙槽骨改建的情况,从而观察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目的:通过建立骨皮质切开术动物模型,对骨皮质切开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利用对大鼠在骨皮质切开合并正畸手术中TGF-β1和BMP-2的表达变化的研究,观察二者在牙周重建和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初步探究在骨皮质切开术中牙周组织改建和骨组织修复的机理,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为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骨皮质切开术组即骨性
其他文献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是视网膜的血供来源之一,供养视网膜外层,即视杆视锥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RPE可能具有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影响和调节着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结构和功
目的介绍第三代Oxford半月板单髁股骨假体的动、静态定位技术,以期获得良好的半月板垫片运动轨迹,减少旋转,从而减少半月板垫片因过度旋转而脱位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动态标记
分别在普通的低阻硅衬底、带有3μm厚氧化硅介质层的低阻硅衬底和高阻硅衬底上设计并制备了微波传输共面波导.结果表明,低阻硅衬底导致过高的微波损耗从而不能使用,通过加氧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疗效分析。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09月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的心率、呼吸、尿量等进行观察。结果:小儿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争抢有限走廊通道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电动汽车、柔性负荷等可控设备的引入,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建设,会进一
背景和目的: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表明,
随着影视、录像、书籍、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广泛普及,大量的媒体信息已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重要的渠道,提高青少年的媒体素养迫在眉睫。青少年对媒体的态度(包含认知和情
将输卵管特异表达启动子调控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uman tissue kallikrein,hKLK1)表达盒插入至AAAV转移载体pAITR中,与AAAV包装载体pcDNA-ARC及腺病毒辅助质粒pHelper三质粒
期刊
为了使星载赋形反射面数传天线的波束形状满足设计要求,应用Minimax算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得到反射面中截线的初始形状,然后采用Newton插值函数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