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牙颌畸形是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传统的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中,牙齿移动的速度一般为1mm/月,治疗错颌畸形的时间一般为两年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正畸牙齿移动的速度、缩短疗程,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们依据牙齿移动机理提出了一些快速移动牙齿的方法,如选择最佳矫治力和矫治时间、减缓牙周阻力、电磁场的局部刺激、药物局部或全身的应用等[3]。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人将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正畸治疗中,证实其能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推测可能是由于对牙槽骨皮质实施微小创伤后,刺激组织以一种短暂的、爆发性的局部软硬组织重建的方式进行重组和愈合,即局部加速现象造成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运用此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报道不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方法进行基础研究。我们引入两个细胞因子进行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及骨环境的基质中广泛存在,对参与骨新生和骨吸收的细胞均有重要作用[1];骨形成蛋白-2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其它细胞因子所无法比拟的,在硬组织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由于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代表性作用,由此根据二者的变化可以推测牙槽骨改建的情况,从而观察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目的:通过建立骨皮质切开术动物模型,对骨皮质切开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利用对大鼠在骨皮质切开合并正畸手术中TGF-β1和BMP-2的表达变化的研究,观察二者在牙周重建和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初步探究在骨皮质切开术中牙周组织改建和骨组织修复的机理,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为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骨皮质切开术组即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