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费雪效应提出后,从理论上解释和实证角度检验该效应是否存在于资本市场一直是金融学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一直以来,费雪效应的研究一直存在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论的不一致性,即“费雪效应悖论”。围绕着如何解释和检验“费雪效应悖论”涌现了大量的文献,但仍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在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成熟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下,研究和分析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费雪效应的相关理论发展脉络,总结概括了解释“费雪效应悖论”的主要理论,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系统介绍了马尔科夫转换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在模型估计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区制转变脉冲响应的构造方法,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方法支撑。本文选取1997年1月至2015年4月的数据,分别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以及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以费雪效应为出发点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总体上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多变量非线性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在大部分时间段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在小部分时间段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样本范围内,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存在三区制的特征,表现为:低通货膨胀率和低股票收益率(区制一),高通货膨胀率和适中股票收益率(区制二),适中通货膨胀率和高股票收益率(区制三)。其中属于区制一、区制二、区制三的样本数量期望值依次为36.2,138.8,42,平均持续期依次为15.5、26.7、10.6个月,经济状况在三个区制内转换的概率互不相同,存在转移概率上的非对称性。我国经济运行中没有出现三个区制间急剧转移的大起大落的现象,经济状况处于区制二的时期更多,并且在区制二的自我维持性也稍强一些。同时,区制内脉冲响应方法的结果显示:通胀率和股票收益率在通胀冲击的影响下,区制一内二者呈现相同的响应路径,区制二和区制三内二者均呈现相反方向的响应路径;在区制转换的冲击下,股票收益率同通货膨胀率在各个区制转移到不同区制的过程中,大致上大致上二者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动趋势。通过结合实际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该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识别出来的二者之间关系的区制以及区制的性质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吻合的,划分出的区制结果说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在样本期内以较大的概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费雪效应在我国股市大体上不成立。从宏观层面上看,股市并不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从微观层面上看,投资股市不是我国经济主体用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三点:(1)引进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拟合优度更高的三区制模型,该模型更好的刻画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征。(2)通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变量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进而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区制特征,得出两变量关系间的非线性特征和通货膨胀率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影响。(3)运用区制转变的脉冲响应分析了区制转变对通胀率和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脉冲响应分析,该脉冲响应能更深刻地揭示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特征和分析区制转换对二者的动态影响路径。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可以应用反向因果假说,波动性假说以及货币幻觉假说来分别解释区制间转移时费雪效应失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