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独柱墩曲线梁桥由于具有造型美观、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设计理论不够完善,各地相继出现了多起独柱墩梁桥梁体的整体侧翻倾覆事故。在设计时如何能够保证桥梁安全运营使用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混凝土曲线梁桥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展开研究。通过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护栏非对称、腹板厚度非对称、支座预偏心、联端支座间距、支座布置形式、超高设置方式等因素,构建一系列不同的曲率半径模型,建模过程中引入了过渡半径的概念:独柱墩曲线梁桥联端外侧支座连线与中墩支座连线重合时对应的曲率半径。针对不同设计参数的混凝土曲线箱梁桥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桥梁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和上部结构内力和应力,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护栏非对称布置能够显著改善曲线桥联端支座受力不均匀现象,并且对曲线梁桥抗倾覆系数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曲线梁桥的抗倾覆稳定系数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现象,在过渡半径处达到最小值。护栏非对称布置对曲线梁桥抗倾覆稳定系数的提高效果,从小半径的24.2%近似线性增加到过渡半径的58.9%,随后又逐渐降低至大半径的34.9%。护栏非对称布置会引起边跨底板内外侧产生一定的应力差,但同时能有效调节边跨内外侧腹板剪应力差值较大的现象,使内外侧腹板剪应力趋于相等。(2)护栏非对称布置措施对于小半径曲线梁桥抗倾覆能力的提高作用远优于中墩预偏心措施和增大联端支座间距措施,但中墩预偏心能够降低中墩支座截面处正应力峰值,并且能改善截面剪应力分布。不过中墩采用抗扭支承对提高抗倾覆承载力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方式,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截面的正应力,以及减小内外侧腹板剪应力差。因此宜在设计中优先考虑。(3)中墩预偏心与护栏非对称布置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小半径曲线桥的抗倾覆性能提高作用优于单独设置非对称护栏。在护栏非对称布置的基础上增大联端支座间距能有效提高大半径曲线桥的抗倾覆能力,提高效果优于单独设置非对称护栏。(4)腹板造坡与铺装造坡设置均会降低曲线桥的抗倾覆能力,而且铺装设置桥面横坡方式对曲线梁桥抗倾覆能力的降低大于通过腹板高度调整设置桥面横坡的方式。但是梁体旋转造坡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曲线桥的抗倾覆能力,但与护栏非对称布置、中墩支承预偏心和中墩设置抗扭支承等方式相比,其提高效果甚微。此外,腹板造坡设置和铺装造坡设置会有所增大箱梁底板内外侧应力差。而梁体旋转造坡设置基本对箱梁截面应力没有影响。(5)内侧腹板加厚措施对于曲线桥倾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效果低于其他措施。内侧腹板加厚设置会引起截面底板内侧正应力值减小,并且会降低中墩附近梁段的内侧腹板剪应力值,使此区域的内外侧腹板剪应力趋于相等。